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本科教學管理規定

發布時間 : 2008-09-26 點擊量: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本科教學管理規定
(廣外大校[2001]108号 2001年11月21日頒發)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本科教學管理,逐步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規範化,促進本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涉外型人才,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教學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必須貫徹教學為本的原則。教師和各級管理人員要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積極為培養人才做好本職工作。
    第三條  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其基本任務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按照教學的客觀規律和我校定位、任務、培養目标的總體要求,對全校教學工作進行規劃、部署、組織、協調、檢查、監督,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
    第四條  教學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過程的組織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以及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實驗室、實習基地、學風、教師隊伍、教學管理制度等教學基本建設的管理。
    第五條  教學改革是學校改革的中心環節。要積極改革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适應的教學思想、教學内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體制,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要有科學态度和求實精神,注重調查研究和總結經驗。要調動廣大教師、幹部和學生的積極性,要重視發揮廣大教師特别是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的群體力量。
    第六條  發揚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的精神。要積極創造條件,改善辦學條件,合理使用和充分發揮現有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提高辦事效率,提高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七條  要提高管理水平,重視和加強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加強管理科學的學習與研究,提高教學管理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
第二章         教學計劃管理
    第八條  必須加強對專業設置的規劃管理。要根據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學校的定位、任務、辦學條件,在國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規劃學校的專業設置。既要繼續重視和發揮基礎學科專業的作用,又要加強和發展應用學科、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專業,促進相關學科之間互相滲透,提高學科建設水平,更新學科内容,增強本科教學的适應性,努力辦出自己的特色。
    新設、調整、撤銷專業,要持慎重态度,要嚴格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規定,辦理申請審批手續。
    第九條   學校在辦學規模上,要正确處理需要與可能、數量與質量、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各院、系要嚴格執行學校制定的招生計劃。
    第十條   教學計劃是實現培養目标和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各學院(系)應在院長(主任)主持下,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和學校有關要求,做好本學院(系)各專業教學計劃的制(修)訂工作,并報校主管部門審核和校長審批。教學計劃必須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因材施教和整體優化的原則。教學計劃經校長批準後,應相對穩定,不得随意變動。由于特殊原因,需要調整時,應經教務處同意;如有重大變動,需報校長批準。經過實踐檢驗需要修訂時,應在下屆新生入學前四個月完成修訂工作。各學院(系)主管教學的負責人和學校教務部門要認真落實與檢查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
    第十一條  教學大綱是各門課程進行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根據教學計劃規定的各門課程,都應在教研室主任主持下,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訂出本門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應對本門課程的基本内容、教學要求、學時分配等作出明确規定,并于開課前三個月提出,經院長審定,報教務處備案。
    任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組織教學。在保證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教學進度、學時分配、教學方法、方式等方面,任課教師可以适當靈活掌握。
各學院、系、教研室應經常檢查任課教師執行教學大綱的情況,并及時表彰先進,鞭策後進。
第三章        教學過程的組織管理
    第十二條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一般應聘任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具有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講授各專業主幹課程,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任課教師應根據本門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認真備課,明确教學目的、教學的主要内容、進度和重點、難點,在此基礎上寫出教案或詳細的講課提綱。
    提倡和鼓勵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試驗。課堂講授要貫徹少而精的原則,實行啟發式教學,着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做到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統一,教書與育人統一。
    任課教師必須按時上、下課,不得随意調課、停課。确有必要調課或因故不能上課,須按《關于維護教學秩序的規定》的有關規定辦理調課或停課手續。
    第十三條  課堂讨論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發展思維和培養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是社會科學理論課程的重要教學方式。讨論題應當是本門課程基本理論的重點或關鍵性問題。讨論題目要事先通知學生,并做好課前輔導,使學生有充分的準備。課堂讨論可以采用班級讨論或分組讨論等形式。在讨論中,教師要注意進行啟發、引導,最後做總結,對每個學生在讨論中的發言情況,要做分析和記錄,作為以後評定學業成績的參考。
    第十四條  實踐課是在教師直接指導下,幫助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形式。實踐課教學的重點在于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加深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十五條  社會實踐是使學生獲得有關的實際知識和技能,鞏固和加深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黨的方針、政策和群衆觀點、勞動觀點、組織紀律性等方面教育的重要環節。學生在校四學年的社會實踐(含軍訓、校内公益勞動、生産實踐、社會調查等)時間累計不少于一個月。
    第十六條  任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布置适當份量的作業。對低年級學生的作業應全部批改,并及時講評。學生某門課程缺做作業的次數達到總數的三分之一者,不準參加該門課程的考試。
    第十七條  輔導和答疑是檢查教學效果、解答學生疑難、指導學生自學、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教學環節,每門課程特别是一、二年級的專業基礎課程應适當安排教師輔導、答疑。協助輔導和答疑的教師應随班聽課,在主講教師指導下做好工作。
    第十八條  畢業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科研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在有條件的專業,畢業論文的課題應盡可能結合社會實際需要的某方面内容,可以是社會有關部門提出的研究課題;也可以是教師科研課題,或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選的課題。畢業論文的課題應經教研室主任或指導教師審查确定。
    指導畢業論文的教師,由各院、系或教研室選派對該課題内容比較熟悉,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講師以上教師擔任。指導教師的任務是,提出撰寫論文的目的和要求,介紹主要參考文獻,指導制定論文寫作計劃和論文提綱,檢查進展情況,并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審閱畢業論文,評定成績,寫出評語。
    各學院(系)應在院長(主任)領導下,成立畢業論文指導小組,負責指導和檢查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進度和質量,對畢業論文水平進行評議,審定成績。必要時可組織不同課題的學生進行交流或組織畢業論文答辯。
    第十九條  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考核與評定,是教學過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系統複習功課,鞏固并加深所學知識的認識,促進知識和能力的轉化。
    第二十條  評定學業成績,教師必須采取客觀、公正、科學的标準,堅持“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應根據本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分,評分結果應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對于在評分中徇私舞弊的教師,必須按學校的有關獎懲條例查處。
第四章        教學質量管理
    第二十一條  教學質量管理是教學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它的主要任務是按照培養目标的要求和教學的客觀規律,科學地組織教學,把好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質量關,以保證培養目标的質量要求。
    第二十二條  必須樹立全面的教學質量觀,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實行全面的質量管理應着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把好招生質量關。新生質量,對以後人才培養質量關系極大,每年招生要加強宣傳和調查研究,認真貫徹“德、智、體、美全面考核,擇優錄取”的原則,以保證入學新生的質量。
    2、把好各門課程的質量關。為培養專業基礎紮實、知識面廣、适應性好、外語和計算機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涉外人才,必須認真抓好各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管理工作。
   (1)建立各門課程的合格質量标準,使教學質量規範化。各門課程都要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明确規定每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内容、教學要求、教學各個環節的配合等,使日常的教學有章可循,檢查有據可依,并逐步完善課程質量評估制度。
   (2)建立各門課程主講教師負責制,保證教學第一線師資質量。每門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任課教師的政治、業務水平和責任感。各門課程,特别是基礎課要選派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認真負責的教師主講。主講教師一般應具有講師以上職稱。重要基礎課原則上要由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主講,并逐步形成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學梯隊。提倡知名教授率先給本科生上基礎課。
    新參加教學工作的教師,須先經輔導、答疑、指導實驗、上實踐課等教學環節的鍛煉,證明已初步具備講課能力。經系主任批準,可在老教師指導下,先在教研室試講,再經系主任批準才能承擔主講任務。
   (3)自編或選用具有較高水平的教材供師生使用。教材(包括電化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學校和各學院可根據各學科的條件和力量,确定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師,編寫出能反映我校優勢和特點、反映本學科最新成就、适應我國情況和我校教學實際的教材供師生使用。各學院、系資料室、電教室、實驗室應根據需要和可能,不斷補充、更新圖書資料、實驗設備,加強實驗室、圖書室的管理,充分發揮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的作用,逐步改善教學條件。
   (4)改革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提倡和鼓勵教師積極改革教學内容、教學方法。實行啟發式教學,着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逐步創造條件改善教室的電化教學手段,鼓勵教師開發教學課件,運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加強直觀、形象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3、把好各教學環節的質量關。要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和教學的客觀規律,嚴格把好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環節的質量關,統籌安排好課堂講授、課堂讨論、習題、實習、調查、畢業論文、考試等各個教學環節,以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4、從嚴要求,樹立良好的學風、教風。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證。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确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态度,樹立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良好學風。要嚴格執行學校有關規定,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生,給予表揚、獎勵,加強指導,樹立典型,發揮榜樣的輻射作用。對學習态度不端正,違反校規校紀,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按照學分制實行必要的淘汰。
    教師要樹立教書育人的光榮感、責任感,做學生的表率,對學生敢于嚴格要求,引導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各學院應定期對教師進行全面考核,對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要按學校有關規定,給予精神、物質獎勵;對教學不負責任、教學效果差,經批評幫助沒有改進,不适宜繼續擔任教學工作的,應進行調整。
    5、健全教學檢查制度,其方式方法主要有:
   (1)不定期檢查。主要由任課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課堂讨論、作業、測驗,或由有關領導組織檢查性聽課,教學督導員深入課堂聽課,召開師生代表座談會等方法,了解教與學和教學管理有關的情況,以便及時發現、解決問題。
   (2)定期檢查。每學期期中,由學校統一組織全校性教學檢查。檢查内容由各學院、系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有所側重。檢查方式主要包括聽課、問卷、調查或召開師生代表座談會等。在廣泛調查研究基礎上,總結、交流經驗,肯定成績,表揚先進,找出存在問題和制訂改進措施。
   (3)周期檢查。每屆學生按教學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後,由各學院組織畢業生對教學計劃執行情況、培養目标、課程設置、教學内容、教學方法、教學環節安排、教學管理制度等,進行座談讨論或向往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發調查函件了解情況,征求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修訂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第二十三條  建立和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教學規章制度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科學性,在制訂過程中,要事先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經試行後反複修訂。每項規章制度既要反映教學的客觀規律,有利于鼓勵和調動師生的教學積極性,又要考慮其可行性。教學規章制度建立後要嚴格貫徹執行,獎懲嚴明,并在執行過程中,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使幹部和師生正确理解規章制度的内容、意義和要求,統一認識,提高執行教學規章制度的自覺性。
第五章        教學研究
    第二十四條  教學研究是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的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高等教育科學和管理科學知識,聯系高校實際,開展高等學校教學規律和教學管理規律的研究。
    第二十五條  教學研究應列入學校的科研工作計劃,與學術研究同等對待,學校将在經費和時間等方面給予支持與保證。教學研究将有組織、有計劃、有領導地進行,做到項目落實、經費落實、措施落實。
    第二十六條  學校鼓勵教師和幹部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教學研究成果,可作為教師和教學管理幹部業務考核的一個重要内容和晉職升級的重要依據。對優秀研究成果将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章  教學管理機構與職能
    第二十七條  教學管理是系統管理,必須建立和健全以校長為首的校、院、系三級教學管理系統,加強教學管理縱向系統和橫向系統的協調、一緻,使學校的決策、指令能得到迅速貫徹執行,以保證教學正常運轉,達到最佳指揮效果。
    第二十八條  學校以教學為主。校長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對教學和教學改革的領導和管理上。根據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學校實際,制定學校的學科專業發展規劃,提出教學工作目标和近期教學工作計劃及重要管理措施,并組織、協調各單位加以實施,定期征詢和聽取師生員工對教學工作的意見,總結推廣教學經驗,對學校整個教學和教學改革工作進行指揮和領導,确保教學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良好秩序。
    第二十九條   校教學委員會是校長領導教學和教學改革的咨詢機構,在貫徹黨和政府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制訂學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評選優秀教學成果、優秀教材,使用教學基金,開展高等教育研究,加強教學管理等方面發揮咨詢作用。
    第三十條  教務處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主要職能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按照學校的決策,對教學、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具體的組織和協調,督促、檢查各院、系、教研室的教學工作,保證良好的教學秩序。對學校的教學和教學改革、教學管理工作積極、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供校領導決策時參考;嚴格執行上級教育部門和學校制訂的各項教學規章制度,督促檢查各教學單位對各項教學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做好教學文件、教學檔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條  院、系是教學管理的一級組織,負責對本單位教學工作的組織、領導、管理。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有關政策、規定和校領導的決策、指令,制定本單位具體教學工作計劃并組織師生員工加以貫徹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推廣經驗,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同時對學校的教學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供校領導決策時參考。
    各院、系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立院(系)教學指導小組,協助院長、系主任管理教學工作。
    第三十二條  教研室是基層教學機構,其主要任務是組織本教研室教師認真完成校、院、系制定的各項教學任務,總結教學經驗,開展教學研究,落實教學計劃。
    第三十三條  為了加強和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必須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使教學管理隊伍逐步知識化、專業化。各學院應組織教學管理人員經常學習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學習教育科學和教育管理科學知識,不斷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學管理水平。同時,要從各方面關心他們的成長、進步,合理解決他們的職稱等待遇問題。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從公布之日起實施,原規定自行廢止。
    第三十五條  本規定的解釋權歸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