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太阳概況 > 學院簡介 學院簡介

 

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太阳成集团tyc234cc

  

一、太阳概況

太阳成集团tyc234cc位于太阳成集团tyc234cc白雲山校區,地處風景秀麗的廣州白雲山北麓,校園内綠樹成蔭,環境幽雅。學院辦學曆史最早可追溯到1965年廣州外國語學院的中文教學組。20053月,太阳成集团tyc234cc成立。與學校一起誕生成長的中文學科,曆時五十餘載,已成為學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力量。

學院秉承明德尚行,學貫中西的校訓,堅持培育人文精神,共建美好家園的理念,着力打造華南地區國際化中文人才培養高地,培養具有良好道德情操,能直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争,自覺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國際化創新型中文人才。

學院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學科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學科建設牽頭單位,擁有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比較文化研究二級學科博士點(共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及漢語國際教育、學科教學(語文)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設有漢語言文學系、漢語國際教育系、中國文化系以及漢語國際教育中心、學科教學(語文)中心,開辦漢語言文學(創意寫作、師範)、漢語國際教育(師範)、漢語言(高級涉外文秘、涉外文化管理)3個本科專業。現有1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2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漢語言)。

現有在讀本碩學生1176人,含本科生838人,碩士研究生338人。研究生含學碩87人,漢碩學生251人 (中國學生215人,外國留學生36人)。

二、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以全國優秀教師、省級特聘教授、南粵優秀教師、省級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校級教學名師等為代表的高職稱、高學曆、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64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專任教師中正高18人,副高16人,高級職稱占66.7%;44人具有博士學位,占86%。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南粵優秀教師3人,省級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4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青年教學十佳2人。

學院實施校内加校外的雙導師培養計劃,聘請了王蒙、何建明、阿來、畢飛宇、韓少功、李洱、鮑十、李敬澤、陳曉明、勒·克萊齊奧(法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薛憶沩(加拿大)、張翎(加拿大)、亦夫(旅日)、朵拉(馬來西亞)、白樂桑(法國)、蕭蕭(台灣)、秀實(香港)等近百位國内外學者、作家擔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專業海外導師、專業實踐導師。

三、學科建設

學院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學科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學科建設牽頭單位,擁有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比較文化研究二級學科博士點(共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及漢語國際教育、學科教學(語文)2個專業碩士點。

學院依托省級、校級重點學科平台開展學科建設,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兩次獲評廣東省省級重點學科,擁有現有比較文學研究中心、國際漢學研究中心、漢語國際教育、語言與文化研究中心3個校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以及方言研究、中外文學的互訓與互證2個校級創新團隊。

四、科學研究

近5年,學院教師獲得縱向項目共48項,現有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後期資助項目等共8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國家語委項目15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7項。學院教師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各類期刊發表論文350篇,其中SSCI/CSSCI/EI/A&HCI來源期刊155篇;出版學術著作24部;獲各類學術獎勵13項,其中省部級政府科研獎5項。

學院先後舉辦2018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大會暨創意寫作高峰論壇、“國際漢學與中國經典翻譯”國際學術研讨會暨國際漢學研究口述史工作坊、“2019年廣州國際文學周”中韓文學交流研讨會、中國語言學高端論壇暨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2022-2021學術年會、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第21屆學術年會等國内外大型學術會議,吸引數百位來自海内外的學者、專家、作家、詩人、出版家參與。

五、人才培養

(一)研究生人才培養

1. 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所依托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重點學科(2006年)、廣東省重點學科(2007年,2012年),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該方向下設比較文學、世界文學、比較文化三個研究方向。培養既具有深厚的比較文學理論功底和全球化視野,融通中外學術,又有較強的社會适應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文藝學

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開始招生。現有西方文論與文學批評研究、中國美學思想研究、中國文藝思想研究、文藝美學、文學闡釋學五個研究方向。該方向旨在培養具有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同時又具有堅實的文藝學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古代文學

201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開始招生,下設先唐文學、明清文學、國際漢學三個研究方向。該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地學習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培養既具有深厚的古代文學理論功底、紮實的專業基礎、開闊的學術視野,又且有較強學術研究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201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開始招生。該碩士點現有漢語方言學、應用語言學等二個研究方向。該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地學習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并掌握一門外國語或第二外語熟練地閱讀該語種的外文資料,培養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對外文化交流機構工作,知識面寬、适應性強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201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開始招生。該碩士點現有中國當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外文學關系、創意寫作研究四個研究方向。該專業倡導學生參加各類現當代文學學術與實踐活動,培養既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紮實的專業基礎、開闊的學術視野,又具有較強學術研究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文化傳播與媒介

文化傳播與媒介學科201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原在新聞與傳播學院招生,2019起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招生。該碩士點現有中國文化海外傳播、新媒體研究、文化創意産業三個研究方向。該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地學習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培養勝任新媒體與文化傳播行業、新聞出版單位等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2. 專業學位碩士點

漢語國際教育

2009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開始招生,至今共招收碩士研究生947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主要培養具有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施和良好的文化傳播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适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勝任多種教學任務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國際化專門人才,要求畢業生能流利地使用一種外語進行教學和交流,畢業生能勝任高等院校、政府部門、文化管理與文化産業部門、新聞出版單位、對外文化交流機構工作。

漢語國際教育中心注重開展學生海外實習,建有14個國外教學實習基地, 參與建設海外孔子學院(課堂)6個,學生100%具有國外實習經曆,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洲54個國家。

學科教學(語文)

學科教學(語文)屬于我校“教育”學科下的碩士學位授權點,于2021年設立,2023年開始招生。該專業主要培養熟練掌握語文教學領域相關理論知識、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國際教育視野的普通中學語文課程教學的複合型、職業型專任教師。   

(二)本科人才培養

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創意寫作、師範)、漢語國際教育(師範)、漢語言(高級涉外文秘、涉外文化管理)3個本科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兩個專業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漢語言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漢語言文學(創意寫作、師範) 專業

創意寫作方向旨在培養熟傳掌握各種文體寫作技巧,擁有創新精神、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創意寫作人才,要求學生員有積極的創新精神,突出的寫作能力,較高的外語水平和熟練的新媒體應用能力,可勝任文學創作、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廣告宣傳、數字動漫等文化産業的創造性核心工作和國家機構、企事業單位的文化管理工作。我校是大陸最早開設漢語言文學(創意寫作)專業方向的高校。

師範方向緻力于培養具有高尚師德與深厚教育情懷,具有先進的現代教育觀念,掌握現代語文教學技能,具備紮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勝任語文教學和其他相關教學管理、研究工作,也可從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文化、宣傳、管理等工作。

漢語國際教育(師範)專業

定位于具有外語院校特色的漢語國際教育師範奧專業,注重教育教學能力、中文加外語能力和中國文化傳播能力的培養,利用大學豐富的語言優勢和國(境)外教學合作與交流資源,通過海内外教學實踐平台,培養員有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教學能力,能從事國際中文教學和國内語文教學的高素質人才。

漢語言(高級涉外文秘、涉外文化管理)專業

高級涉外文秘方向側重于秘書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較強的漢語寫作能力和外語應用水平,能在政府事業單位、中外資企業、外貿管理和其他國際交流部門從事行政管理和文秘工作。

涉外文化管理方向側重于文化項目的策劃與實施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漢語言文學基礎理論,熟悉文化管理的理論和技能,了解國内外文化政策與文化産業發展總體趨勢,熟悉公司運作與市場規律,能在政府事業單位、中外資企業、外貿管理和其他國際交流部門從事文化策劃與管理工作。 

六、學生發展與就業

(一)學生發展

學院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服務中國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青年人才為目标,凝練“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創新育人項目。“中國文化節”“鳳鳴雲山中文話劇”“中國經典文學名著鑒賞大賽”“朗朗新聲經典誦讀大賽”“文心杯”專業綜合技能系列大賽,給中文學子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成為校園文化精品活動。

中文學子在語言保護、地方文化保護、“三下鄉”等各類社會實踐中創造佳績,為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做出貢獻。學院團委獲評“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1名學生獲評“廣東省共青團員”,2名學生獲評孔子學院先進個人,1名學生獲評教育部“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先進個人獎。

孵化學生國家級、省級高層次成果30餘項,其中“小鹿萌媽”團隊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和第六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文化保育視野中的“老城市新活力”研究——以廣州新河浦為例》項目獲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獲評太阳成集团tyc234cc第二屆校園文化建設成就獎。“中國故事、國際表達——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志願服務項目”獲評全國第六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2個學生團隊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銅獎,多個項目獲得國家級、省級大創項目立項。

中文學子的作品在《作家》《小說月報》《中國青年報》等知名刊物發表,2022年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大型原創話劇《宗岱的世界》再次進行公演。 

(二)就業創業

學院畢業生綜合素質好,實踐能力強,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層次高、就業滿意率高。2019年至2022年就業率均位于95%以上,連續四年獲校“就業先進單位”稱号。畢業生主要去向為國(境)内外升學、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知名企業等,近年來學生積極服務國家戰略,8人參加“西部計劃”,20人參加“廣東大學生志願服務山區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項目,2人應征入伍,54人到海外孔子學院任教。

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教育培訓機構等。許多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國(境)内外升學的畢業生人數呈上升趨勢。2022屆本科畢業生境内升學共有50人,境内升學率為25.13%,全校排名第一,境内外升學人數全校第三。畢業生國(境)外主要升學院校有哥倫比亞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杜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悉尼大學、愛丁堡大學、香港大學等知名高校;國内主要升學院校有複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高校。 

七、國際合作與交流

學院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堅持國際化人才培養方向,持續推進學生海外實習基地建設,以七所孔子學院(課堂)為依托,打造國際中文教育實踐和研究創新基地,培養自覺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國際化創新型中文人才。

海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

學院在21個國家和地區建設海外實習基地14個,學生合作項目32個,積極參與學校7所孔子學院(課堂)建設,緻力于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持續推進學生海外實習基地建設,拓展與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專業交流項目。

學生出國(境)學習、實習

學院自行開設多個語種培訓課,設立學生海外交流基金,資助學生出境交流學習。學院派出本碩實習學生近800人次,覆蓋54個國家。約40%的應屆本科生和學術型研究生有海外學習經曆。近4年來共派出274名學生赴海外交換實習,174名學生參與線上海外交流實習,共有152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通過教育部中外語合中心項目、校際項目赴英國、俄羅斯、美國等20個國家實習任教。2022年共有20名本科生、67名研究生參與海外交流與實習。現有在外實習學生25人。

粵港澳合作

學院成立閱文粵港澳創意寫作基地,發起成立“大灣區創意寫作聯盟”,與澳門科技大學、城市大學簽署研究生聯合培養合作協議,通過香港理工大學孔子學院中國文化夏令營等積極加強粵港澳學生交流,邀請澳門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教授專家開設線上線下講座,積極參與“灣區校園”項目。

留學生培養

學院近四年積極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招收來自23個國家的88名外國留學生攻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新增教育部中外語合中心外國翻譯碩士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