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楊凱如,漢族,中共黨員,吉林舒蘭人,現為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太阳成集团tyc234cc第六屆研究生支教團貴州分隊隊長。
在校期間,曾任周日英語學校義教組織總負責人、中文院刊主編、對外漢語系公衆号負責人、朋輩導師等職務,獲綜合二、三等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等榮譽。在第三屆“中學西漸杯”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綜合技能大賽、暨南大學“漢語微課大賽”、“最美大學生志願者”演講比賽等各類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參加英語義教、“藍信封”郵筒、關愛老人及特殊兒童等各類活動,疫情期間參與“一線醫護人員子女線上輔導”項目并在居住地擔任志願者,多次獲評校級“優秀志願者”。

畢業之時,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路。就業或是升學,亦或是其他更多選擇,楊凱如選擇加入研究生支教團,選擇把愛和知識帶到更遠的地方、帶給更多的人。
志願服務 一直在路上
大學四年,楊凱如一直參與着各類志願服務,在這些活動中,她收獲了實踐經曆,更深深感受着“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大一,在周日英語學校義教組織的同城義教中,楊凱如積累了課堂實踐經驗,也第一次體會到了付出的快樂。無論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還是認真可愛的老年人,他們對于知識的渴望和對于志願者的熱情總是能深深打動自己。楊凱如永遠記得學生給她的擁抱和留下的微笑,那是她收到的最棒的禮物。也就是那時起,楊凱如堅定了要做一名更加優秀的志願者的信念。之後的三年,她參加了“藍信封”郵筒通信大使活動,和一名偏遠地區的小女孩通信一年,從最開始的寥寥數語,到最後的無話不談,雖未曾相見、卻始終相互陪伴,她們彼此信任、共同成長。楊凱如還參與過“為愛而照”關愛老人活動,到敬老院為一些老年夫婦拍攝婚紗照,過程中有老人向她展示自己孩子的照片,分享旅遊的紀念品,相處雖短,但那種溫暖卻一直萦繞在楊凱如心間。此外,楊凱如還參加了“慧靈義工”“星際之旅”等關愛特殊兒童的志願活動,一日的陪伴,雖然很難換來孩子一個微笑,但當地的義工告訴她,“其實孩子們很喜歡你們過來。”楊凱如還參與過“大學開放日”、雷鋒日活動、在疫情期間參與了“廣外一線醫護人員子女線上輔導陪伴項目”,也在曾處于高風險地區的家鄉做一線志願者……這些經曆都讓楊凱如不斷體會着奉獻自我、服務他人的意義。
在楊凱如看來,如果能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幫助一個人,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為愛而照”活動記錄
學生工作 付出與收獲
因為深深喜歡着志願服務,大二這一年,楊凱如成為了周日英語學習義教組織的總負責人,這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責任。這個組織有十餘年曆史、教員二百餘人,如何帶領這樣的團隊走得更好、更遠,是楊凱如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事。從社團招新到賽事舉辦,從開辟新基地到參與全國公益項目,每一件事都要親力親為,遇到過很多困難、被很多人質疑誤解,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她不斷提高自己團隊合作和領導管理的能力。在繁忙的學業中抽出大把時間服務團隊并不是容易的事,但也正因如此,付出之後的收獲才顯得格外珍貴。此外,楊凱如還擔任過學院的朋輩導師。在短時間内記下所有人的名字、帶領班級完成好每一項入學工作、協助班委會組織班級活動。這些學生工作讓楊凱如收獲滿滿,不隻是工作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學弟學妹們帶給她的溫暖和愛。

周日英語學校義教組織教學技能大賽&聘書
把握機遇 青春正當時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楊凱如帶着四年豐富的志願服務經曆和學生工作經驗遇見研究生支教團時,她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楊凱如曾問過自己:“真的要去西部支教一年?要遠離城市的繁華?是否真的準備好了?我真的可以成為一名支教老師嗎?”但當把報名表交上去那一刻起,所有的顧慮都被堅定所代替。她認為既然選擇,就要全力以赴去做。除了堅定的信念,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學期間,楊凱如用心學好專業知識,并将所學應用于實踐,參與了第三屆“中學西漸杯”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綜合技能大賽、暨南大學“漢語微課大賽”等賽事,還參與過“最美大學生志願者”等演講比賽,在實習時做過小學課堂的主講教師,這些經曆都讓她更加自信和從容地去參與研究生支教團的選拔。

“最美大學生志願者演講比賽”三等獎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選擇加入研支團,是楊凱如選擇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艱苦的環境中參與教育和脫貧工作,更是選擇磨砺自我、燃燒青春。于她而言,奉獻自己是快樂的,能幫助他人是幸福的,她希望可以讓自己四年所學更有價值和意義,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 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小我融入大我、勇于擔當重任。未來,楊凱如也會腳踏實地完成好支教工作,奮鬥青春、不負韶華。

參與第二十二屆研支團線上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