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1日,太阳成集团tyc234cc2013級研究生張歡歡舉行了題為“古代宇宙觀與事實陳述、價值判斷”的學術沙龍研讨會。該沙龍主講人是中國古代文學專業2013級研究生張歡歡,參與本次讨論的有指導老師陳桐生教授、張甯教授、李斌教授,聽取沙龍主講人報告的還有2013級的全體研究生以及2014、2015級的部分研究生。整場沙龍在主講人圖文并茂的介紹分析下,引起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興趣,參與者圍繞主講人引出的問題進行了熱烈、認真的讨論。

張歡歡通過古代文明宇宙觀(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伯來、古中國)的介紹,呈現不同文明對于(世界)宇宙的設想圖景。以西方世界為中心探讨這一設想圖景的改變和發展,從古文明到古希臘,從中世紀到文藝複興,再到近代天文觀,将古文明“中心論”的宇宙觀,發展到更加廣闊的“地心說”,乃至近代天文學“日心說”的過程,作一描述和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點出對于宇宙的事實陳述和價值判斷互相纏繞、不可分的,每一個不同文明的世界都對應着不同的價值觀,很難說對世界的描述是純粹“客觀”的,因為對于世界的描述,正确的不隻是一種。我們對世界的描述取決于我們站在那個位置上而已,而這個不同位置的選取,取決于我們的主觀,即:價值判斷。最後引出主題的來源,是剛剛去世(2016.3.13)的哲學家普特南留下來的豐富思想遺産。他從18世紀的休谟所著的《人性論》開始,通過康德時代,再到當代的邏輯實證主義的一系列批判中,駁倒事實與價值的二分。

張歡歡在進行報告後,老師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讨論、提問與點評。陳演池同學對事實與價值二分的問題進行了讨論,指出這次沙龍主題很具有挑戰性。張甯老師認為内容非常精彩,引出的問題引人沉思,并就提出的問題做了深入的讨論,對主講人啟發很大。李斌教授就“宇”、“宙”二字指出“時間”與“空間”的兩個特點,認為這次沙龍可以在時間方面再做思考。
張歡歡的學術沙龍報告在老師和同學們的認真讨論中順利完成,整體氣氛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