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修鴻

發布時間 : 2009-12-10 點擊量:

   

 

嚴修鴻,男,19699月生,福建閩西客家人。  

    

    

學習經曆  

 

19977月,複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  

 

19947月,福建師大中文系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17月,福建師大中文系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曆

  

20077月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導師  

 

20112-8月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訪問學者  

 

20058月~2007630日,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訪問教師  

 

20047月,任漢語語言文字學碩士生導師,開始招收研究生  

 

200412月,評定漢語言文字學教授  

 

20038月~20057月,汕頭大學中文系,“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  

 

20012月~20039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參與語音學與音系學科研項目2項,任研究員  

 

199911月評定副教授職稱,擔任漢語培訓中心副主任  

 

19977月汕頭大學中文系工作,任漢語言文字學及對外漢語課程的教學  

 

 

 

學術研究

 

從事漢語方言學、漢語音韻學、對外漢語及普通話教學的研究。1994年來合作出版論著5部,發表論文60餘篇,國内權威及核心期刊10篇,國(境)外8篇。主持過2個國家課題,5個省級課題,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過12個方言學研究課題。調查過漢語方言(客、吳、閩、贛、粵北土話、粵、官話等)300多個點;  

 

 

 

科研課題  

 

20165月開始,擔任“漢語方言資源的基礎研究及開發應用”校級科研創新團隊負責人。  

 

a)   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方言文化的困境及出路研究”首席專家(2016-2021)      

 

b)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方言接觸帶上的語言地理——以連城方言為例(2012-2014  

 

c)   主持廣東省社科項目“連城方言曆史層次研究”(2011-2013  

 

d)   主持教育部重點項目子課題“連城方言文化典藏”(2012-2013  

 

e)   主持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廣東海豐方言調查”,2016-2017      

 

f)   主持教育廳項目“客家方言詞彙的深度調查”(縱向課題, 2009——2013  

 

g)   主持語文出版社資助出版項目:梅州方言民俗圖典(2011-2012)(橫向課題)  

 

h)   主持廣州白雲區客家話調查研究(橫向課題)  

 

i)   承擔廣外文科基地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漢語語法難點的多媒體輔助教學”  

 

j)   主持廣東省社科基金項目“客家方言曆史層次研究”(課題批準号:03/04H1-09,2004-2006年)。  

 

k)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參加Truncation in Tianjin(天津方言的吞音)課題,擔任協作主持(CO-PI)。課題号:R-102-000031-112      

 

l)   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了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漢語方言地圖集”,是粵東閩客方言子課題的負責人(批準号:01GH01,2001200512月,總負責人曹志耘教授)。  

 

m)   作為主要合作者,參加了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漢語聲調及連讀變調”研究課題(香港研究資助局會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課題号:9040554,課題負責人陳淵泉教授),為期30個月。研究成果由美國的中國語言學報專刊及中國商務印書館出版。  

 

n)   作為主要參加者,國家教委社科基金項目“比較漢語語言學”(批準号98JAQ74001519992000年,課題負責林倫倫,已結題)。  

 

   

 

此外,參加了粵北土話調查(20001月),閩方言調查(浙南閩南話,2004811-18日),海南閩方言調查(20022月),上海市方言詞彙調查,連城方言研究,吳閩比較研究,廣東省方言地圖,粵東客家方言區推廣普通話等方言研究課題。本人對漢語方言學熱愛有加,孜孜不倦地投入到這個專業的調查研究中。  

 

  

社會兼任  

 

廣東省中國語文學會理事,漢語方言學會會員,漢語音韻學會員  

 

  

教學擔任  

 

研究生課程:跨文化交際,漢語方言學、漢語語音學、漢語音韻學、漢語方言調查  

 

本科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廣東的三大方言、言語交際學、漢語與文化、漢語語源學、大學語文對外漢語:初級到高級的聽力、說話、閱讀、寫作、商貿漢語課程,擔任過柯達公司員工漢語學習的2年輔導。  

 

 

 

最新著作2001.8-2016.10):  

 

1.   《從方言比較看粵語“埋”的語源》(第一作者),《語言科學》2016年第4  

 

2.   《連城縣北部4鄉鎮4個與動物有關的詞語》,載從北方到南方(第三屆中國地理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南方語言學叢書系列,20166  

 

3.   《紅心豆腐菌》,《客家文博》,20163  

 

4.   《松源麥芽糖》,《客家文博》,20168  

 

5.   《上古漢語二等r介音讀合口的客家話新證》,《暨南學報》2014 Vol. 36 (8)      

 

6.   《客家人生活中的豆腐》,《客家文博》2014.4      

 

7.   《粵東北客家話的語氣副詞ȵaŋ⁵⁶》,《方言》20135月第2期核心    

 

8.   《客家話覃談有别的存古層次》,《語言科學》20135月第3核心  

 

(廣東省社科優秀成果2012-2013年度二等獎,論文)  

 

9.   《五華縣的客家擂茶》,《客家文博》,2013年第1  

 

10.《妙用客家話語的<鄉親們>》,《客聯》2012.8月第2  

 

11.《潮汕話與客家話的關系詞》,《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12.《結構所引起的輔音音變續論》《暨南學報》20105  

 

13.《聲調演變中的推鍊與擠壓--粵東客家話原陰上、陰去調交替現象析》,中國語言學集刊(香港科大),20106月。獲得廣東省社科優秀成果2010-2011年度三等獎。  

 

14.《河源惠州“本地話”語音概略(二)》,《南方語言學》 201012  

 

15.XA式形容詞:客家話與贛、湘方言的比較》,《中國語文研究》(香港)201012  

 

16.《河源惠州“本地話”語音概略(一)》,《南方語言學》 200912  

 

17.《從音韻特征看英德附城話的歸屬》,《文化遺産》,20098月。  

 

18.《客家話‘牛崗’考》,《中國語文研究》(香港中文大學),2009年第二期。  

 

19.《結構所引起的輔音音變---論三個客家話軟腭音龈腭化演變的不平衡,<語言科學>2008-9,5期,與黃良喜合作。獲得廣東省社科優秀成果2008-2009年度二等獎。  

 

20.KWP音變與方言本字考證》,<中國語文研究>(香港中文大學)26,200812  

 

21.《龍岩話的連讀變調》,湛江師範學院,閩語第十屆國際研讨會,2008111      

 

22.《結煞與齧檫》,《客家》2008年第2  

 

23.《客家話俗語溯源兩則:四六貨與罪過》,《客家》,2007年第2  

 

24.《客家地名中“陡坡”含義之本字》,《客家》2007年第6  

 

25.《新加坡的客家話》章節,收入《新加坡客家》(黃賢強主編,廣西師大出版社,2007.10  

 

20022007)已發表的論文(16篇):  

 

26.《客家話及部分粵語ang5()字考釋》, 《語言研究》2006年第4  

 

27.《天津話的吞音與變調》,載《語言科學》200612月,與黃良喜合作  

 

28.《漢語方言中章組聲母存古的層次,載《音韻論集》中華書局20066月,207頁到221  

 

29.《客閩方言裡江東不分的語音層次》,載《語言研究集刊》第三輯,2006年,45-54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30.《閩客方言與“脖子與下巴之間的部位”意義有關的本字》,《新國學研究》第二輯,20059  

 

31.《天津方言的吞音現象》,載《語言科學》20054期,與黃良喜、路繼倫合作  

 

32.《客贛方言濁上字調類演變的曆史過程》,載日本早稻田大學《開篇》,200423  

 

33.《客家話匣母讀群母的層次》,載《汕頭大學學報》 20041  

 

34.《客家話表示聚攏意義的“聚”字》, 載《中國語文通訊》(香港),第72(200412  

 

35.The paradoxof Hakka tone sandhi(coauthor with Matthew Y Chen, Wee LianHee)No.153September2004, Occasional Papers in Chinese Studies;又見羅格斯大學優選論電子文庫,TheRutgers Optimality Archivehttp://roa.rutgers.edu/view.php3?id=912登記号:658-0404      

 

36.《也談蝴蝶命名的理據》, 載《中國語文》2002年第2  

 

37.《連城方言與閩語相同的層次特征,《中國語文研究》專集發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8  

 

38.《漢語南方方言白讀中以母古讀的層次》,載日本早稻田大學《開篇》2120024  

 

39.《一種罕見的鼻音韻尾增生現象-連城縣隔川話“陰轉陽”的類型試析》,載《中國語文研究》(香港)20029  

 

40.《客家話來母讀泥母的語音層次》, 載《客家方言研究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  

 

41.《<地名與語言學論集>評介,載《李如龍先生從教40年慶祝論文集》,2002  

 

42.20022009)的已出版論著(部):  

 

43.《漢語方言地圖集》,商務印書館,200811月,負責30個地點的語料,屬于編者之一。  

 

44.《疑難與路向——論天津方言的連續變調》,商務印書館,ISBN7-100-04488-X/H1117 黃良喜嚴修鴻陳淵泉2005-12-01      

 

45.《客家方言連讀變調:語料報告及初步分析》美國中國語言學報專刊出版(中英文)陳淵泉嚴修鴻黃良喜,Hakka Tone Sandhi: Corpus andAnalytical Challenges 客家方言連讀變調:語料與初步分析(No21 Monographi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415pp.ISSN0091-37232004  

 

46.《客家話通用詞典》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8月,負責其中一個地點的語料  

 

47.《連州方言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8月,負責寫作其中2  

 

 

 

附錄:1994-2001年間著述  

 

48.《客家話的結構助詞》,載《語言研究》20012  

 

49.《客家話與周邊方言的關系詞》,載《汕頭大學學報》 2001年第4期)  

 

50.《再談連城方言古濁上字的調類分化》,載日本早稻田大學《開篇》2020014  

 

51.《從南方方言裡“腎、䟗、睡”的白讀音看禅母古讀》,載《語文研究》2000年第4期)  

 

52.《連城方言古濁上字的調類分化》,載日本早稻田大學《開篇》19期,20005  

 

53.《福建西部方言裡的“莖”字》,載《汕頭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54.《客家話中言語禁忌與委婉表達》,載《汕頭大學學報》1999年第3  

 

55.《客家話古濁上字的調類分化》,載《客家方言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1998  

 

56.《連城方言古全濁聲母今讀的四種類型》,《語言研究》1998年第2期;  

 

57.《客家話人稱代詞單數“領格”的語源》,《語文研究》1998年第1期;  

 

58.《雙方言現象的語言功能演變類型》《雙語雙方言》第4輯,漢學出版社19966  

 

59.《漳屬四縣的閩客雙方言區》(與莊初升合作)載《福建師大學報》19944期《人大複印資料》(199412期)全文轉載;  

 

60.《閩南四縣客家話的語音特點》(與莊初升合作),載《客家縱橫》199412月;  

 

61.《福建琴江北方方言島雙方言現象調查》,載《雙語雙方言》第3輯19948月,漢學出版社;  

 

合著:  

 

62.《福建連城縣方言文化典藏圖冊》(1),商務印書館,201612  

 

63.《福建省雙方言研究》(論著3),漢學出版社,1995年(與李如龍、莊初升合作)  

 

64.校閱《最新《〈論語〉最新英文全譯全注本》,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65.《梅州方言民俗圖典》(1),語文出版社,201412  

 

 

 

所獲獎項  

 

廣東省社科優秀成果2008-2009年度二等獎,論文  

 

廣東省社科優秀成果2010-2011年度三等獎,論文  

 

廣東省社科優秀成果2012-2013年度二等獎,論文  

 

2012-2013學年度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優秀獎  

 

2013-2014學年度優秀研究生導師獎  

 

2011年度、2012年度優秀科研業績二等獎    

 

本人還利用互聯網資源,加入嚴肅的學術讨論電子公告版,積極與同行交流。擔任互聯網客家人最大的互動社區的管理員,呼籲發掘客家優質文化資源。在北大中文論壇的漢語語言學以及上海的東方語言學論壇上不斷提出以及回答各種語言學問題。2014-2016年作為南方衛視“誰語争鋒”語言競賽欄目的專家,與大衆分享方言探索的快樂。20168月參加“十三億分貝”方言音樂大賽的專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