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培源,男,1987年生,廣東澄海人,清華大學文學博士、青年作家、廣東省作家協會簽約文學評論家,2017年至2018年獲國家留基委資助赴美國杜克大學東亞系完成聯合培養博士項目,曾擔任暨南大學中文系博士後(2020—2023)、香港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客座研究員(2021—2022),現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太阳成集团tyc234cc雲山青年學者,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小說叙事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1項。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當代作家評論》《文藝理論與批評》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在《花城》《作家》《大家》《青年文學》《小說界》《廣州文藝》等文學雜志發表小說作品。已出版小說集《小鎮生活指南》和《神童與錄音機》等7部作品,小說入選《2019年短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19年中國短篇小說20家》(中國青年出版社,2020年)、《終于等來了一封信:2021中國短篇小說年選》(花城出版社,20221年)和《2021短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等選本。《神童與錄音機》獲選《晶報·深港書評》“2019年度虛構類十大好書”,《小鎮生活指南》獲選《亞洲周刊》2020年十大中文小說。
一、主持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趙樹理與革命文藝研究”,2021年立項
2.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9批面上資助項目,2021年立項
3.廣東省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博士後項目,2021年立項
二、主要論文
1. 《“有法”與“無法”之間——論“駐村群衆運動”與趙樹理1948年的土改“短論”》,《文學評論》2021年第5期(CSSCI)。
2. 《從說理、算賬到勞動互助——論趙樹理1946-1947年的土改叙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1年第7期(CSSCI)。
3. 《從“下鄉”到“表明态度”:論趙樹理與山西試辦農業合作社運動》,《文藝理論與批評》2022年第2期(CSSCI)。
4. 《“小說社會史”的可能與限度——厚圃長篇小說〈拖神〉與“新南方寫作”》,《南方文壇》2022年第5期(CSSCI)。
5. 《“去帝國”的虛構之旅——論林棹〈潮汐圖〉的叙事特質》,《當代作家評論》2022年第5期(CSSCI)。
6. 《“故事—世界”與小說的時空體——論麥家〈人生海海〉的叙事及其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0年第7期(CSSCI)。
7. 《論趙樹理晚期小說的風格(1957-1964)》,《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9年第4期(CSSCI),《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9年第7期全文轉載。
8. 《“新南方寫作”的經典如何可能?——關于黎紫書〈流俗地〉》,《南方文壇》2021年第6期(CSSCI)。
9. 《“勞動傳家”——重讀趙樹理〈三裡灣〉的“合作化”叙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2年第2期。
10. 《“這真是個說理地方!”——論〈邪不壓正〉與土改後的鄉村治理問題》,《西部文藝研究》2022年第2期。
11. 《“多相”的地方文學——論林白長篇小說〈北流〉的叙事》,《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2022年第5期。
12. 《通俗化研究會、“辦小報”與新啟蒙運動——論趙樹理抗戰期間的通俗化文藝實踐》,《軍事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
13. 《文人小說家及其創造——葛亮論》,《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2021年第6期。
14. 《重返小說的神秘性——論格非長篇小說〈月落荒寺〉的叙事》,《當代作家評論》2020年第1期(CSSCI)。
15. 《“制造偉大的國民”——晚清教育小說《苦學生》的叙述者、海外空間與民族寓言》,《華文文學》2019年第5期。
16. 《文學如何為“失敗者”賦形?——當代小說中的青年叙事》,《當代文壇》2019年第5期(CSSCI)。
17. 《基蘭·德賽〈繼承失落的人〉中“移置”的叙事策略和意圖,《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CSSCI拓展版)。
18. 《重塑“講故事”的傳統——論格非〈望春風〉的叙事》,《當代作家評論》2016年第6期(CSSCI)。
三、出版作品
1.小說集《小鎮生活指南》(中信出版社,2020年)。
2.小說集《神童與錄音機》(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
3.長篇小說《以父之名》(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
四、獲獎與榮譽
1.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2020年)
2.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2019年)
3.上海大學“比較·互鑒·轉換——中國經驗與文學闡釋研究生創新論壇”一等獎(2019年)
4.第二屆“《鐘山》之星”年度青年佳作獎(2020年)
5.第四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短篇小說佳作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