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黃燕儀,漢族,中共黨員,廣東廣州人,現為廣東省山區計劃脫貧攻堅專項崗位的大學生志願者。
在校期間,曾任廣外創意寫作中心的策劃部部長,班長,華聲雜志英文廣州欄目長期供稿人,2018 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大會暨創意寫作高峰論壇學生負責人等職務,獲院級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在第一屆太阳成集团tyc234cc田野調查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組織開辦流動兒童創意思維開發冬令營等各類活動,疫情期間參與廣東廣播電視台疫情公益音樂宣傳活動。
畢業後大家各奔前路,黃燕儀選擇了走進去,走進祖國的大山裡,成為國家脫貧攻堅戰的一份子,在最後的脫貧年,為這項偉大的工程,為貧困土地的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願服務 種下初心
在大一的時候,黃燕儀就和同學一起,聯合廣州各個街道辦,組辦了幾場流動兒童創意思維開發冬令營活動。那是她第一次接觸到流動兒童這個群體。這些孩子看起來和普通的孩子并沒有什麼兩樣,頑皮搗蛋得讓人頭疼。但長時間接觸下來,她發現了他們内心深處的不安和孤單。
在此次活動中,黃燕儀和她的夥伴既要負責安全,也有協助教育,就像是個大型托兒所,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需求。黃燕儀也曾一門心思給他們開設一些文化課程,但社工姑娘告訴她,這些都是不必要的。隻要跟随着音樂手牽手律動,孩子們就已經很快樂很滿足。十幾天的活動,讓黃燕儀明白了流動兒童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是真心的陪伴。離開孩子們的那天,班上年紀較大的孩子跟她們一一擁抱,纏着她們合照。
在流動兒童冬令營裡一整個冬天的陪伴,在動物園志願服務裡長期帶隊,超過上百小時的服務時長讓黃燕儀更加明白,在黨員的義務當中,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個沉甸甸的終生承諾。

志願者合照
服務基層 回歸初心
大學四年裡,黃燕儀主要忙碌于志願服務。除了志願之外,她還做了很多其他的嘗試。林林總總的嘗試給黃燕儀最大的感悟便是,對于廣外的學子來說,就業機會是不愁的,隻是選擇高低的問題。怎麼選擇?就業對一些人來說,是一件很迷茫的事情。自己未來到底要做什麼?自己到底能做什麼?大學四年能認清自己的未來走向,是比較幸運的人。黃燕儀則覺得自己運氣不是很好,不能一擊即中。
黃燕儀一直在嘗試做不同的職業,希望能在有限的可選職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個瓶蓋。在冬令營的教育經曆讓黃燕儀覺得自己是喜歡教育的,于是她在教育機構當了很長一段時間助教,但最終發現自己喜歡的并不是教育本身,而是服務他人。為了鍛煉專業素養,她又轉向節目制作,或許是自己還年輕,受到一些打擊。辭職後黃燕儀又去了新媒體,做過視頻和文字編輯,雖然工作上有了一些成績,但黃燕儀卻總感覺自己視野太窄,經曆太少,這一平方米的工作桌,似乎并不能讓她滿足。當她再回頭,回顧這一路工作,最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是那段服務經曆。“服務他人,是我入學的初心。而服務基層,是初心的回歸。”
家國情懷 堅定初心
黃燕儀在西部(山區)計劃座談會上提到家裡人反對的理由之一是女孩子去偏遠的地方吃苦,沒必要。很多在場的女孩子都深有同感地點頭。黃燕儀也認同性别在服務基層面前,是第一道阻礙。黃燕儀面對父母的不支持,她極力勸說:“我們村也是窮過來的,但在國家幫助下,廣州發展越來越好,城中村建設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我是女孩,但性别不能成為我回報社會的一道坎,而應該是實現社會和人生意義的助力。”
2020是國家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也是脫貧緻勝年。作為黨員來說,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參與到脫貧這項大工程裡,黃燕儀認為自己是非常幸運的。在她看來,自己還年輕,機會隻有一次,如果能去做,為什麼不做呢?用一年的時間,做一項有意義的事情;國家将她培養成人,國家有需要,那她必定響應。
在黃燕儀準備公務員考試期間,她學習到很多理論知識,但大多停留在紙上,沒有深入實踐過,内心沒有把握和實感。古人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于是黃燕儀決定,一定要先試試看,實打實做過,才算是理論和實踐結合。這和她自身的職業規劃是一緻的。精神意義和現實意義,是讓黃燕儀堅定服務的兩大因素。

西部計劃座談會
在許多人“走出去”的潮流下,黃燕儀選擇“走進去”,做一名逆行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投身脫貧一線,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有重大意義的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