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漢語言專業-涉外文化管理方向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漢語言專業涉外文化管理方向于2020年獲批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多年來,專業努力踐行“新文科、新中文”發展理念,在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背景下,志力于培養既具有厚實傳統文化知識素養,又具有現代産業理念和經營管理技能,能在文化産業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化藝術管理、文化經營、文化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經紀、貿易、咨詢和國際文化交流與傳播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1.專業介紹
漢語言專業涉外文化管理方向設置并開始招生于2007年,是我國華南地區最早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2010年本專業入選省級特色專業,2015年入選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本科專業首批“雙标”建設(國家标準)專業,2020年獲批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本專業依托比較文化研究博士點以及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外國文學文化中心,以及省級攀峰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長期以來保持學科優勢。
2.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49人。其中教授17人,占比為34.69%;副教授16人,占比為2.65%;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3人,占比為87.76%。專任教師中有1人為全國優秀教師,1人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3人為校級教學名師,2人為廣外翼群教學獎獲得者,1人為廣東省崗位學雷鋒标兵。
本專業目前已聘請前國際美學會主席卡特、國家文化産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胡惠林、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蔣述卓、簡易集團總裁黃永軒等近20位知名學者和企業家擔任導師,以各種形式為學生提供教學和實踐指導。
王焱擔任廣東省國學學會副會長、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副會長、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秘書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廣州秘書學研究會副會長。陳彥輝、王焱擔任廣東省秘書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州秘書學研究會就常設在我院,不少會員單位使用本專業老師編訂的教材,包括《公共關系學》《秘書實務》《高級辦公自動化教程》《廣州話實訓教程》《秘書交際口語實訓教程》《中國文化》等。

聘請校外專家擔任導師
3.科研成果
自2016年起,學院教師共承擔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1項,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後期項目11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1項,以及省部級項目32項;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産》《哲學研究》《語言文字應用》等核心期刊發表文章70餘篇;在商務印書館、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等著名出版社出版專著28部;獲得廣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出版教材多部,承擔省級教改項目、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多項。

近年來學院教師發表、出版的部分論著
4.課程體系
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将課程體系劃分為通識、大類、專業三個課程模塊,必修課程占65.99 %,選修課程占34.01 %(其中實踐教學占17.81%)。大類課程和通識課程為學生提供國内外文史哲藝方面的基礎知識,專業主幹課程力求涵蓋全部重點課程體系,選修課對新興領域保持緊密的跟蹤,在國際化特色方面,英語課程占到32個學分,學生可根據興趣和需要選修一到兩門小語種課程。
本專業大類核心課程包括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寫作等;專業核心專業課程有管理學、管理決策、文化傳播學、文化産業概論、市場營銷、中國文化、外國文化、美學、涉外文化管理、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經濟學、公共關系學、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文化遺産概論、廣告學、傳媒學、影視藝術等。
專業已形成以分級分類教學為特色的“國際化、校本化、個性化、人性化、立體化”的教學體系,在團隊、課程以及教學體系建設上都邁上了新台階。
5.實踐教學
本專業強調理論課程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設計,特别重視文化項目策劃與實施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活動和項目指導,學生在各類技能大賽上屢獲佳績。
本專業目前擁有一項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有省文化廳、省檔案館、廣州市非遺中心、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陳家祠、白雲區文化局、黃埔區文化局、越秀區商務局、廣州出口通精英會、南方電視台、4A級廣告公司UMCG、易簡集團、漫友公司等多個實習基地,學生可在最短時間内與社會實現無縫對接。其中,廣州新河浦專業實習基地開展華僑建築文化保育活動,助力政府部門申報東山複興工程獲得2019亞洲都市景觀獎,并作為重要成員參與廣州東山隧道口改造項目,獲得社會廣泛好評。為了配合專業建設,本專業創建了廣外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中心聘請了諸多海内外知名學者、企業家為導師,組織講座、研讨、競賽、實習、培訓數十次,公衆号以及活動的策劃主要由本專業涉外文化管理方向的同學負責,活動的組織籌備則主要由本專業高級涉外文秘方向的同學承擔,切實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本專業已成功申請到8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及1個省級攀登計劃重點項目。學生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廣東省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全國文科大學生計算機技能比賽一等獎,廣東省大學生職業生涯演講比賽一等獎,廣東省大學生寫作比賽一等獎,“南粵杯”廣東省大學生原創詩歌創作朗誦比賽一等獎,廣東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三等獎,中國大學生公共關系策劃創業大賽一等獎,廣東省公關技能大賽一等獎、最受企業歡迎獎。“鳳鳴雲山”系列活動年獲廣東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等獎。





圖1“文心杯”文化産業項目策劃大賽
圖2“文化保育視野中的‘老城市新活力’研究”項目榮獲全國“挑戰杯”二等獎
圖3永慶坊拍攝紀錄片《廣州人家》
圖4東山文化保育工作坊冬令營
圖5師生走訪三七互娛公司
圖6學生作為第十屆深圳文博會志願者
圖7大學生挑戰杯省賽特等獎,副省長題字“青年大有可為”
6.國際交流
在對外交流方面,專業借力廣外28個語種的語言優勢,以及多年來豐富的國際合作交流與辦學經驗,構建國際化的育人環境,國際合作與交流呈現出多層次、多維度的立體模式。其中有與留學目的學校開設的“3+1”雙學位項目,比如法國克萊蒙商學院,也有交換生項目,包括意大利都靈大學、波蘭哥白尼大學、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韓國漢陽大學、蔚山大學、釜山外國語大學等;還包括高水平大學的單向派出項目的境外短期學習,包括日本劄幌大學、杏林大學、中國台灣的交通大學、東華大學、世新大學等,以及寒暑假教學實踐項目,比如泰國的清邁大學,英國的威斯敏斯特大學以及澳大利亞的西悉尼大學等。目前漢語言專業有50%的同學擁有海外交換學習、實習或留學的經曆,極大的開拓了學生全球化的視野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形成“中文+”的鮮明的國際化特色。

廣外中文學子海外實習區域分布圖
7.就業前景
本專業始終堅持教育服務本地區行業和社會發展的理念。經學校委托第三方麥可思調研公司對畢業生發展情況進行的調研顯示,本專業畢業生保持着“就業率高、就業層次高、就業滿意度高”的三高态勢,畢業生就業率高達100%,就業層次高。主要就業去向有廣東省政府辦公廳、鳳凰衛視、廣東電視台、南方電視台、廣州日報、寶潔公司、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農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平安銀行等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用人單位評價學生綜合素質高,外語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和專業技能突出。另有近20%的學生到杜克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墨爾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海道大學等國(境)外知名高校和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内一流高校深造。2014級漢語言(涉外文化管理)專業韓竺媛同學,曾作為中方代表前往曼谷參加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辦的第四屆亞太青年交流計劃,研究生就讀于美國杜克大學亞洲人文研究專業,即将赴馬塞諸塞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廣外文化創意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