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您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新聞動态

文獻計量學在方言學中的應用——以CiteSpace為例

發布時間 : 2023-04-17 點擊量:

本網訊 2023年4月14日19:00-21:30,省級研究基地廣東省嶺南數字人文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副主任,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研究成員彭志峰老師,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第七教學樓407會議室開展“方言文化數字化的技術實現與論文寫作”講座。太阳成集团tyc234cc嚴修鴻主持講座,魏慧斌、邱春安、貝先明、楊慧君、丁沾沾等教師及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學術型及專業碩士研究生聆聽了本次講座。

會上,彭老師以CiteSpace為操作平台,從分析方法、實操應用、論文發表等方面,結合《近四十年湘方言語音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基于知識圖譜繪制和文獻計量分析》等論文,深入淺出地為廣外太阳成集团tyc234cc師生講解文獻計量的方法技巧。

CiteSpace,全稱為Citation Space,可譯為“引文空間”,為陳超美教授于2004年開發。該軟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分析文獻中的潛在知識,通過可視化的手段呈現科學知識的結構、規律和分布情況,進而實現知識單元之間的共現分析。

此次講座,彭老師就方言文獻數據處理采用的數據庫和軟件技術,文獻檢索計量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計算語言學期刊會議論文發表等事宜進行分享。與會的專家學者對CiteSpace在語言學方面的應用與未來表達了濃厚的興趣,展開了深度的讨論與交流,同時也給予此次會議高度的贊揚與評價。

彭老師在講座中提出:一方面,文獻計量學在方言學産出的成果兼顧了數字人文和傳統方言學的優勢,能夠較好地梳理領域内的研究情況;另一方面,也符合高校人才中多學科交叉培養的時代需求。嚴修鴻教授補充道:“方言文化的研究與保護需要各個領域,各個學科,各個方向的研究人才來共同建構。CiteSpace生成的共現網絡不僅能很好地展示各界的共同努力成果,還可以整合研究方向,探索新的領域,這是傳統方言學需要學習的地方。”

彭志峰老師的講座不僅為一衆觀衆帶來了學術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視角,也有望對我校學術人才培養增添助力。此外,這也體現了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的學界擔當,以及太阳成集团tyc234cc對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高校互助等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彭志峰老師的講座

部分與會師生的合影

蘇錦河 黃梓庭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