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學生管理 > 學工動态 > 正文 學工動态

王焱解莊子“幸福三寶” 講座再掀“本土化”熱潮(轉自校園網)

發布時間 : 2010-12-05 點擊量:

     本網訊  幸福是人的本質需求和終極人生目标。如何獲得幸福呢?人們一直在尋找答案。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教授王焱告訴你,走進莊子的世界,也許你會找到幸福之道。11月23日晚,黨委宣傳部、圖書館主辦的人文大講壇“本土化系列”第六講在北校圖書館多功能報告廳舉行。王焱主講“莊子的幸福之道”,解讀《莊子》中獲取幸福的“三大法寶”。本次講座大受歡迎,出席的學生擠滿了現場,演講過程氣氛活躍。我校人文大講壇“本土化系列”再掀熱潮。

擁擠的會場體現了“高人氣”

 “人之需要幸福,猶如饑餓者之需要面包。”王焱的開場白指出了幸福的重要性,她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帶領聽衆走近莊子,解析《莊子》一書中獲取幸福的“三大法寶”。

三大法寶”破譯莊子的幸福之道

  在人們心中,思想家莊子無疑是一個幸福的人。關于幸福,莊子又有着怎樣的見解呢?王焱認為,莊子有獲取幸福的“三大法寶”。

  王焱談到,莊子的第一件幸福法寶是“自适其适,不要适人之适”。人判斷自己是否幸福,應聽從内心的真實意願,而非按照他人或世俗價值的标準塑造自我。“伯樂治馬,實為伯樂害馬。”王焱将“伯樂治馬”理解為用世俗的價值标準去壓制聽從内心的人,伯樂治馬剝奪了馬的天性,世俗的價值觀剝奪了普通人的幸福感。

王焱副教授的莊子幸福之道
王焱妙解莊子幸福之道  

  “生命的減法”是莊子的第二件幸福法寶。王焱說,幸福有一個公式,“幸福感=所獲得的東西/所欲求的東西”。在她假定的幸福公式中,人們提升幸福感,必定通過兩種途徑:增加分子或縮小分母,這分别就是“生命的加法”和“生命的減法”。現代社會,在人們奔波勞碌,苦于踐行不斷滿足欲望進而增加幸福感的“生命的加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适時使用“生命的減法”調節自身。

  “莊子是一位超級達人,他對生命無比達觀。”王焱如是說。她認為,莊子的第三件幸福法寶是“達觀”。順應無可奈何之境,接納已然發生的一切,這是達觀的本質内涵。“抱怨,是對生命能量的極大浪費”、“不怕死,不找死”,王焱通俗生動地向同學們講述面對生活應采取的積極态度。 

  最後,她向同學們贈言:“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物,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物,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妙語講解盡顯“人氣”師者之風

      在學生群體中,王焱副教授是一個“超人氣”老師,“王焱式”授課風格深受學生的歡迎。此次演講中,“王焱式”風格盡顯風流。

      講座過程中,王焱将莊子的幸福觀同社會現實聯系起來。談到,“自适其适”與“适人之适”時,她強烈批判了現時流行的消費主義意識形态。她舉了朋友買奔馳而“受尊敬”的例子,指出了惟金錢是尊對普通人幸福觀的戕害。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對莊子的主張也并非一味地推崇和全盤接受。講到莊子的每一件幸福法寶,她都停下了,給現場的同學們提出問題,思考莊子思想的負面性。當有些同學沉溺莊子達觀面對時代困境的時候,她告訴同學們,莊子割裂了個體和社會的關系,簡化了困境産生的根源。這凸顯了一位學者研究問題的缜密思考。

認真聽講座

現場聽衆與王焱一起思考莊子思想的負面性    

  自我校推出人文大講壇“本土化系列”以來,講壇上熟悉的廣外面孔逐漸被廣外學生所關注。在郭德茂教授、陳彥輝教授等人開講之後,“本土化”講座逐漸升溫,“本土化”在王焱開講時達到一個新高潮。問答過程中,同學們興緻勃勃地跟王焱交流起來。有的提出自己的疑惑,有的引經據典提出與王焱相反的觀點。王焱和善地給大家做解答。

      演講之後,許多同學擁上講座,意猶未盡地向王焱請教問題,或者要聯系方式以備進一步交流。幾位告别王焱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的學生感慨道:“這場演講很成功,太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