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琴:做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
一天,記者撥通了沈陽軍區總醫院輸血科醫生孫桂琴的電話。 初識雷鋒,孫桂琴才7歲,那時雷鋒是孫桂琴所在學校的大隊輔導員。“1962年‘五一’前的一天,雷鋒在少年之家給我們講課。這時,攝影幹事張峻來了,說要拍張合影。同學們一聽紛紛往前湧,我個子小,又很害羞,沒有跟着往前擠。‘小桂琴,一起來照相!’雷鋒招呼我。當時我站在他的左手邊,腳下墊着一塊撿來的磚頭,小腦瓜靠在他的頭上。鏡頭定格的一瞬間,有了那張被大家熟知的照片。”
“我曾兩次看見雷鋒落淚。”孫桂琴回憶說:“1960年10月10日,學校舉行輔導員聘請儀式,雷鋒是學校聘請的輔導員之一。這時候,雷鋒已經是名人了。我盯着他看,别人給他戴紅領巾的時候,他流下了眼淚。”
“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有天雷鋒問我們:‘幸福生活怎麼來的?’大家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媽媽給的呗!’‘那穿的衣服呢?’‘媽媽買的。’雷鋒聽罷沒有再問,隻望着牆上挂的毛主席像默默地淌眼淚。我猜他是想起自己的童年了。”
1968年,孫桂琴插隊到錦州黑山縣蔣屯大隊。臨走前父母給她準備了一些罐頭、零用錢和幾套衣服。到了村裡,孫桂琴除衣服留了兩套換洗,其他全送給了鄉親。“我的父親是礦工,家境并不好。但我認為,他們更需要幫助。”
孫桂琴說,那個年代,到處都在宣揚“讀書無用論”。有一天,她在教室門口看到幾個學生兜了柳樹葉往老師身上倒。“我站出來大喊:‘你們不能這樣對待老師!雷鋒剛上學的時候,他捧着書本和文具跪在了老師面前。’我一邊講一邊哭,起哄的學生漸漸地默不作聲了。”
學校領導聽說了這件事,請孫桂琴當校外輔導員。那一年,孫桂琴16歲。從此,校外輔導員成了她終生的職業。
80年代的時候,孫桂琴在血液科認識了一個患血癌的小戰士,剛20歲。“他不吃不喝,我看了很心疼,就給他買吃的,和他談心。一個半月後,他身體好轉出院了。後來,他入了黨,立了三等功,我應邀為他戴上了軍功章。不久,他病情加重,去世前給我寄來一封信,他說即使生命再短也要好好活着……”
孫桂琴說,她曾經問過雷鋒,為什麼有時候做好事還要被人指責是管閑事呢?雷鋒告訴她,如果計較别人說什麼,好事就做不下去了。“我問他,課文裡講的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是什麼意思?他告訴我,就是做張思德、白求恩那樣的人。這些話,鼓勵了我一輩子。”張峻:我願做個小小螺絲釘
在雷鋒的照片下,82歲高齡的張峻老人講述了螺絲釘的故事:在望城的山間小道上,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同時映入了縣委書記和雷鋒的眼簾。小雷鋒蹦蹦跳跳,一腳踢飛了螺絲釘。書記卻上前幾步,彎腰撿起來,擦幹淨螺絲釘,鄭重地交給雷鋒:“留着,會有用處的。”就這樣,一彎腰,一句話,觸動了我的心靈。
在這次北京雷鋒事迹大型原創攝影作品展中,有不少是張峻的作品。張峻和雷鋒有9次76天的接觸,拍了220多張照片,這包括在太平間裡為雷鋒拍下的最後照片。
有人問:雷鋒怎麼會有這麼多照片?張峻說:“在參軍之前,雷鋒就是名人,就有不少照片。雷鋒愛照相,也很會照相。”
1960年8月,張峻帶着相機想給雷鋒照張相。雷鋒回去拿了槍,還帶上了自己的獲獎勳章,就這樣,張峻給雷鋒拍的第一張照片成為經典。
當時為了全面展示雷鋒事迹,需要補拍一些照片。如深夜打手電學“毛選”,是白天打着手電筒補拍的,這是因攝影設備不足造成的。工作照也有擺拍的,如雷鋒擦“解放牌”汽車的照片,其實雷鋒平時擦的車是蘇聯産的“嘎司51号”。那組照片共拍了9張。
雷鋒的愛好很多,他愛拉手風琴,愛唱歌。熱愛生活的雷鋒還向張峻學習攝影。雷鋒也非常愛讀書,他自己還總結出早起點、晚睡點等“六點”學習法。毛主席看了雷鋒日記之後曾說過,此人懂點哲學。
2000年,張峻啟動了“留住雷鋒工程”。到去年底,已辦了139次雷鋒攝影展覽,做了307場(次)雷鋒事迹講演,給581台學雷鋒的出租車挂
“雷鋒照片”,拍攝113位“學習雷鋒的先進個人”。“我願像雷鋒那樣做個小小螺絲釘”,張峻不止一次地說過,雷鋒是個有血有肉的青年,很普通,很平凡,誰都可以學。
季增:雷鋒精神影響我一生
“望遠方關山重重,誰最有魅力引領我走上最不平凡的人生?——雷鋒。”今年76歲的季增老人常這樣感慨:雷鋒精神影響我一生!
季增一直很自豪:1960年1月8日,雷鋒作為新兵代表激昂的發言,打動了他,他就為雷鋒拍下了入伍後的第一張照片。此後,與雷鋒相處950多天,給雷鋒拍照250多張,成了給雷鋒拍照最多的人。
季增善于捕捉細節,人們所熟知的雷鋒扔手榴彈、洗衣服等鏡頭,都是他在工作生活中捕捉的。雷鋒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見到毛主席,有時候晚上做夢都在喊“毛主席萬歲”。季增理解雷鋒這種心情,就琢磨着給雷鋒照張相。季增想到了毛主席塑像,于是在毛主席塑像前,透出一股雄赳赳、氣昂昂氣勢的雷鋒照片拍出來了。
季增喜歡抓拍。人們所熟知的雷鋒給戰友送飯的照片,就是抓拍的。當時,連隊要修菜窖,中午吃飯時,有個戰士早上就把午飯裝在肚子裡了。雷鋒得知後,就把自己的飯送給他吃,但是他堅決不要,雷鋒就說:“你要是不吃,我還得帶回去,我今天肚子不舒服。”季增拿起相機拍下這個情景。
有一幅雷鋒送老大娘的照片,許多人記憶猶新。當時,雷鋒和季增一起出差,在火車上遇到一位山東老大娘來看兒子,拿着個大包,但老大娘說不出兒子家具體地址。後來老大娘拿出兒子的信封,雷鋒堅持把老大娘送到兒子家。過幾天,雷鋒再一次去看望老大娘時,季增陪同前往,拍下了雷鋒與老大娘在一起的照片。
季增說,雷鋒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迹。複員後的幾十年,他幹一行,愛一行,沒有在工作上出過差錯,同時通過做講座、辦展覽等多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一個無私、陽光、熱情、善良的真實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