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專業簡介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是漢語言文學下面的二級學科之一。太阳成集团tyc234cc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隸屬太阳成集团tyc234cc,依托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該學科是學校重點學科(2006年)、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2006年),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該碩士點現有比較文學理論與方法、中外文學—詩學比較、國際文化交流、世界文學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有教授6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以該學科為依托申報的廣東省“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人文學中心建設——比較文化視野的文學通化研究》,2008年獲準立項,獲得科研經費622萬(含學校配套經費126萬元)。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現已招收碩士研究生5屆,共招收碩士研究生34人。
一、培養目标
該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地學習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并掌握一門外國語或第二外語熟練地閱讀該語種的外文資料,培養為既具有深厚的比較文學理論功底和全球化視野,融通中外學術,又有較強的社會适應能力,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文化管理和文化産業部門、新聞出版單位、國際文化交流機構工作,知識面寬、适應性強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比較文學理論與方法;
2.中外文學—詩學比較;
3.國際文化交流;
4.世界文學
三、學習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必讀文獻:
1.《比較文學》,陳惇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比較文學概論》,楊乃喬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比較文學學》,曹順慶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什麼是比較文學》,布呂奈爾等著,葛雷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5.《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韋斯坦因著,劉象愚譯,遼甯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比較文學論》,梵·第根著,戴望舒譯,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
7.Comparative Literature:ACritical Introduction,Bassnett,Susan,Oxford and Cambridge ,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3.
8.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 Bernhaimer, Charles (ed. )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5.
9.《中外比較文學名著導讀》,樂黛雲、陳惇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0.《比較文學研究譯文集》,幹永昌等編,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版。
11.《比較文學研究資料》,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12.《比較文學二十年》,王向遠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3.比較文學新論》,王向遠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4.《文學原理引論》,伊格爾頓,劉峰譯,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版。
15.《文學理論》,韋勒克著,劉象愚譯,三聯書店1984年版。
16.《比較文學形象學》,孟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7.《中國文學理論》,劉若愚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比較詩學》,厄爾·邁納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版。
19.《談藝錄》,錢鐘書著,中華書局1984 年版。
20.《道與邏各斯》,張隆溪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版。
21.《東方學》,薩義德著,王宇根譯,三聯書店1999 年版。
22.《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姚斯等著,周甯等譯,遼甯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3.劉小楓:《拯救與逍遙》,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版。
24.《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張首映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5.《二十世紀歐美文論名著博覽》,章國鋒、王逢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26.《文化研究精粹讀本》,陶東風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7.《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傑姆遜著,唐曉兵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8.《現代派文學研究》(上、下),袁可嘉編,中國社科出版社1989年版。
29.《從卡夫卡到昆德拉》,吳曉東著,三聯書店2002年版。
30.《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劉象愚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1.《叙述學研究》,張寅德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32.《西方正典》,哈羅德·布魯姆著,譯林出版社2005年版。
33.《中國比較文學》,期刊,上海外國語大學。
五、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
必須修滿34個學分,其中學位公共課7學分,學位必修課程與學位選修課24學分,科研訓練與教學實踐2分,前沿講座1分。
類别
|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考核方式
|
必修或選修
|
适用
範圍
|
學位公共課程
|
|
政治
|
3
|
54
|
1
|
考試
|
必修
|
所有
方向
|
|
外語(上)
|
2
|
36
|
1
|
考試
|
必修
|
|
外語(下)
|
2
|
36
|
2
|
考試
|
必修
|
學位必修課程
|
|
比較文化學
|
2
|
36
|
1
|
考查
|
必修
|
所有
方向
|
|
西方現代派文學
|
2
|
36
|
1
|
考查
|
必修
|
|
比較文學
|
2
|
36
|
2
|
考查
|
必修
|
|
西方文論
|
2
|
36
|
2
|
考查
|
必修
|
|
比較詩學
|
2
|
36
|
3
|
考查
|
必修
|
|
文學批評方法論
|
2
|
36
|
3
|
考查
|
必修
|
學位選修課程
|
|
中國古代文論
|
2
|
36
|
1
|
考查
|
選修
|
所有
方向
|
|
當代文論
|
2
|
36
|
1
|
考查
|
選修
|
|
中美文學文化關系
|
2
|
36
|
2
|
考查
|
選修
|
|
叙事理論研究
|
2
|
36
|
2
|
考查
|
選修
|
|
中國詩學
|
2
|
36
|
3
|
考查
|
選修
|
|
文化創意與實踐
|
2
|
36
|
3
|
考查
|
選修
|
|
美學專題
|
2
|
36
|
3
|
考查
|
選修
|
教學實踐和科學訓練
|
|
主持學術沙龍不少于1次,至少撰寫專業文獻綜述1篇,教學實習2-4節
|
2
|
|
|
|
|
所有
方向
|
前沿
講座
|
|
聽取學術報告不少于10次
|
1
|
|
|
|
|
所有
方向
|
|
|
|
|
|
|
|
|
|
|
六、培養環節
1.綜合考核。綜合考核是在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基本結束以後,以研究生培養計劃為依據,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現,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的一次綜合考核。研究生綜合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二學期末完成。考核合格者繼續論文工作;對于學習成績特别優秀、科研能力突出者給予獎勵;不合格者按照學籍管理條例辦理。
2.論文開題。碩士研究生至遲在第三學期末确定學位論文題目并通過論文開題報告論證,寫出論文工作計劃。各學科組可根據研究生的實際情況,确定論文開題的具體時間,如果條件成熟,也可在課程學習結束之前進行。
在開題之前,碩士研究生必須閱讀完規定的著作和專業文獻,并通過考試。考試未獲得通過者必須延遲論文開題。
3.論文工作檢查。碩士研究生用于學位論文的工作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年,在撰寫過程中導師組要根據碩士生論文開題情況,檢查論文寫作計劃的進展和完成情況,并針對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加強指導,以保證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的順利進行。
4.科研、學術活動。為拓寬研究生的學術視野,促進研究生關注和了解學科前沿的發展,各學科專業要為碩士研究生舉辦高水平的學術報告、開展學科前沿講座、開設文獻閱讀課等。要求每名碩士生聽取學術報告不少于10次,公開做學術報告不少于1次,至少撰寫專業文獻綜述1篇。達到此要求方可獲得相應學分。
5.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包括教學實踐、科研實踐、社會實踐與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各學科專業可根據本學科特點确定實踐活動的形式。實踐活動結束,指導教師給予相關評價,評價合格後方可獲得相應學分。
6.論文答辯、學位授予按照國家和學校的有關規定執行。
七、培養方式
培養方式采取導師負責與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對研究生綜合考核、論文開題報告、論文工作檢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環節,應由導師組集體讨論。導師要因材施教,教書育人,嚴格要求,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學習和科研狀況,并及時予以指導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