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交流 > 正文 學術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潘靜如:隐微書寫與情感褶皺——晚清民國的集李詩

發布時間 : 2024-12-08 點擊量:

 

2024年12月5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潘靜如在白雲山校區七教408會議室作題為《隐微書寫與情感褶皺——晚清民國的集李詩》的學術報告,會議由楊湯琛教授主持,陳恩維教授、左岩教授、吳肖丹副教授等多位教師,以及4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講座。

undefined 

潘靜如副研究員作主題講座

講座伊始,潘靜如副研究員揭示了集李詩在晚清民國時期極其興盛的文學現象,可以從政治觀點表達和情感褶皺這兩方面對其背後隐藏的許多問題進行考察,并提出從集李詩的文學現象、隐微書寫和情感褶皺三個方面展開分析的路徑。潘靜如通過列舉豐富的文獻資料,介紹了集李詩的發展與興盛。他詳細交代了集李詩在晚清興起的兩個基本條件,并帶領師生們共同探尋集李詩的擴散與延續路徑。

會上,潘靜如副研究員分享了集李詩中的隐微書寫技巧。他解釋,集李詩的作者們常常采用隐晦的手法來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情感,這種隐微書寫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也是一種結合當時社會情況,更為巧妙的回應方式。在李詩中的情感褶皺方面,他強調集李詩中的情感表達是多層次的,既有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也有對個人遭遇的感慨。

undefined 

讨論環節

在讨論環節,潘靜如副研究員與在場師生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交流。聽衆圍繞隐微書寫與情感褶皺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論。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次講座圓滿結束。

undefined 

合影留念

潘靜如,江蘇灌南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近代文學,旁及古典詩學、明清藝術史。著有《民國詩學》《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與命運:清遺民文學研究》,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産》《文藝研究》等雜志發表論文50餘篇。


采寫 | 郭俏燕

初審 | 楊湯琛

複審 | 羅長青

終審 | 謝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