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交流 > 正文 學術交流

張西平教授談海外漢學研究

發布時間 : 2017-10-26 點擊量:

本網訊  1023日下午2:30,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張西平在我校北校區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會議室開展“海外漢學研究三題”學術講座。張西平以豐富的專業知識、風趣幽默的語言講解海外漢學研究相關問題。此次講座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授陳恩維主持,國際漢學研究中心全體成員、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出席該次會議。

   陳恩維對張西平教授莅臨我校講學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張西平的學術成就與研究方向。張西平是世界漢語教育史國際研究會會長,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宗教學會和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國際漢學》主編,是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目前主要從事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漢學史,漢語國際傳播戰略等研究。  

講座伊始,張西平介紹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強海外漢學研究對推動當今中國學術發展的重要性。接着,他圍繞“海外漢學研究三題”展開叙述,從如何進行對海外漢學的研究的角度出發,論述關于曆史學、學術史、比較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當代學術發展的視角等内容。張西平指出,應以中外文化交流為基礎,以梳理學派傳承為重點,以跨文化研究為視角并融合中外的創造,推進海外漢學研究的發展。他同時強調:“海外漢學的存在标志着中國自身的學問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學術事業。中國學術界應了解海外漢學家們的研究成果,海外漢學已經成為中國學術與文化重建一個不可忽視的對象。

 

張西平講解漢文化在西方傳播的意義

随後,張西平闡述漢文化在西方的傳播曆史及其意義。從遊記漢學階段、傳教士漢學階段、專業漢學階段三方面展開,條分縷析地以講故事形式介紹西方漢學發展曆史。在遊記漢學階段,張西平介紹伯朗嘉賓遊記和《馬可波羅遊記》,并對于學術界争論的問題——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進行簡要個人分析與觀點闡釋。

 

張西平教授回答現場提問

最後,張西平與我院教師進行深入的學術讨論。在場師生均表示此次聽張西平講學使他們受益匪淺。陳恩維作為代表向張西平的精彩表示感謝,至此,本次講座活動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