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交流 > 正文 學術交流

嚴修鴻教授、楊慧君老師參加第四屆中國語言資源國際學術研讨會

發布時間 : 2017-10-20 點擊量:

  

923日,近12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古城西安,參加由北京語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主辦,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陝西師範大學語言資源開發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四屆中國語言資源國際學術研讨會。

與會學者将圍繞社會化理念下的語言資源保護這一主題,用兩天時間就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成果、語言資源社會應用、語言文化開發應用這三項議題進行研讨。

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認為,随着諸多語言資源尤其是瀕危方言的不斷消失,語言資源保護已引起包括聯合國在内的社會各界的重視,成為國家關注支持的新熱點。他呼籲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其中,進推動中國豐富語言資源的保護。

至于保護方言這樣的語言資源和當下國家力推的推廣普及普通話是否矛盾,曹志耘認為,普通話和方言是不同層次的交流工具,一個是通用于國家層面,另一個是流行于某個區域内。會講普通話也會說方言的人在如今比比皆是,所以二者并不沖突。而且方言在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它帶有着深刻的地域、族群烙印,凝結成是一種鄉愁。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種、文化多元的國家,擁有漢藏、阿爾泰、南島、南亞和印歐五大語系的130多種語言、10大漢語方言,方言土語難以計數,是當今世界上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保留住語音這一鄉愁,是中國開展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以下簡稱語保工程)的最主要原因。

據了解,2015年起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啟動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保工程。至今,已經完成了全國130多種語言中的近百種,占全國語言種類的80%左右。共有超過25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工程建設,組建的專家團隊近500個,參與的專業技術人員1500多人。

此外,語保工程還進行了中國語言資源庫、中國語言資源管理系統、中國語言資源采錄展示系統等語言資源平台建設,漢語方言地圖集、少數民族語言地圖集、中國瀕危語言志、中國瀕危方言志等文獻的出版,并發布了一系列學術成果。

我院嚴修鴻教授、楊慧君老師參加了此次會議,并分别做了專題發言“漢語方言文化大詞典的編撰構想”、“高校方言文化活動現狀與思考”。

微信圖片_2017102012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