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交流 > 正文 學術交流

小說内外:畢飛宇作品研讨會在廣外順利舉行

發布時間 : 2015-10-29 點擊量:

本網訊 2015年10月27日上午,研讨作家畢飛宇作品的學術會議于行政樓三樓國際會議廳召開。此次會議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翻譯學院聯合承辦,由外語研究與語言服務協同創新中心、美國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雜志編輯部共同協辦。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評論家李敬澤,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蔣述卓,廣東省作家協會專職副主席、詩人、評論家楊克,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助理、小說家李洱,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小說家艾偉、我校校長仲偉合等出席了研讨會。研讨會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院長伍方斐主持。

伍方斐主持會議

仲偉合在緻辭中談到畢飛宇為當代中國文學所做出的特殊貢獻,他高度贊揚了他作為一個作家的敬業精神與嚴謹的專業态度。仲偉合還對畢先生擔任太阳成集团tyc234cc雲山講座講授幾年來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了感謝,并祝願他能在創作上取得更大成就,推動當代中國文學走向世界。

仲偉合校長緻辭

中國作家協會李敬澤副主席在講話中則對畢先生小說裡塑造的形象、意象等表示贊賞,同時也指出,語言運用是小說的基本,而且也是當今作家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現在許多人觀察生活、記錄生活點滴時訴諸筆端的東西大多給人以泛泛而談,缺乏精髓之感。而畢先生在語言運用這方面則做得很出色,他用文字記錄當時鄉村、風俗的場景,通過語言組織,使讀者也能從他的文字裡感受到他的所思所想。李敬澤副主席認為畢先生做得尤令人佩服的地方是:保持着對熱愛事物的距離感。在這種狀态中,人能更清楚了解到寫與被寫的本質與聯系,進而從事物本身抽離出來,更自由地去揮筆。

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先生講話

會議現場

暨南大學中文系的蔣述卓教授從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曆史入手,用語言描繪了一幅涵蓋中國當代文學的各個時間段特點的全景圖。通過與文學發展的曆史對照,蔣教授指出,畢飛宇先生較大的特點是傳承和發展了傳統文學。他相信會中國六十年代作家會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文學的舞台。

蔣述卓先生發言

花城編輯趙萍也發表了自己對畢飛宇老師作品的看法。在她的文字觀念裡,寫作本身就要有戲劇性,要富含邏輯之美,而這些都有體現在畢飛宇老師的作品中。她以自己的體會概括道,畢飛宇老師的作品中體現了“簡單的故事裡有我們這個時代最深刻的絕望,他堅持着現代主義,始終關注人文,堅持着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立場”。

趙萍女士發表見解

作家李洱、楊克、艾偉、各大高校教授如中大中文系林崗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徐肖楠教授、華南農業大學楊湯深教授還有曆史學者胡傳吉老師也積極參與到了作品的探讨中來,他們以自己的獨到見解為同學們獻上了一場豐富而精彩的文學研讨會,極大地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

各位到場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