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6
日
下午六點半,廣外“人文經典閱讀”通識教育講座第39期暨“雲山論道”(思想家論壇)第63期在廣外北校二教217舉行。本次講座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院長魏慧斌主講。這次講座的主題是“象喻的藝術——漢字文化的奧秘”。
魏老師從漢字的起源和性質講起,講到了原始的記事方法有實物記事和圖畫記事兩種。實物記事又包括結繩記事、刻木記事,圖畫記事也有文字圖畫和圖畫文字的區别。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魏老師在黑闆上畫起了畫,根據大家的識認,解釋道:“能夠明确地看出是一個字的是圖畫文字,而看不出來是什麼字,隻有再現話語内容的一幅畫,是文字圖畫。”
 |
魏慧斌老師向同學們講解結繩記事 |
接着,魏老師從甲骨文的發現者王懿榮講到中國近代四位著名的研究甲骨文的學者(甲骨四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羅振玉(号雪堂)和王國維(号觀堂),從大篆、小篆講到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并将各種字體中的代表作一一展示給大家欣賞。
最後,魏老師還講到了漢字的結構和發展。關于漢字的形體構造,傳統有六書的說法。六書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前四種是造字方法,後兩種是用字方法。許慎在《說文解字·叙》裡對六書進行了解釋,老師分别選取了相關的文字對這幾種方法進行了細緻的舉例說明。
 |
商英學院同學正在認真聽講 |
魏老師時而用風趣幽默的表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時而在黑闆上寫寫畫畫幫助同學們理解,中途休息的時候還播放了一段精彩貼切的動畫視頻,同學們都看得津津有味。多樣的授課方式使得将近三個小時的講座也并不感覺到枯燥,我們都大開眼界,對習以為常的中國文字産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