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别處的世界:梭羅瓦爾登湖畔的生命實驗,國家社科後期資助,2017,主持。
莊子審美體驗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010,主持。
困境中的逍遙,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2012,主持。
中國古典審美超脫學說研究,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人才項目, 2014,主持。
梭羅瓦爾登湖畔的生命實驗,廣東省教育廳高水平科研項目(人文科學),2010,主持。
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理論創新與實踐,廣州市哲學社科規劃共建課題,2023,主持。
2.教研項目
基于虛拟仿真技術的留學生中國茶文化教學設計研究,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2021,主持。
廣東省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指導委員會研究重點課題“VR+在線開放課程創新研究”,2022,主持。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邊緣困境與教學改革對策,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2014,主持。
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國家級): 基于學生視角的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改革建議——以廣外為例,2015,指導老師。
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國家級): 微信時代文學生産方式的變遷,2018,指導老師。
3.橫向項目
普甯市文化旅遊體育發展改革“十四五”規劃,2021,負責非遺與文旅融合專題。
五、主要論著
專著:得道的幸福——莊子審美體驗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專著:一個别處的世界——梭羅瓦爾登湖畔的生命實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1.
教材:文學批評原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負責第一章,獲第二屆廣西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教材:中國文化精要,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負責第十八章。
教材: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斯普林格出版社,2018,負責第十八章。
遊世的莊子——兼論莊子為何反對避世與入世,中國哲學史,2007(3)。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07年第10期全文轉載,《學術月刊》2008年第1期《一年來若幹學術問題讨論綜述(哲學)》重點介紹。
莊子道境中的物——以莊書中的兩段對話為切入點,浙江社會科學,2009(11)。
莊子天論——破解天人關系與天道關系的難題,思想戰線,2010(1)。
本性而非自然界——澄清對“莊子尚自然”的一種誤解,浙江學刊,2009(2)。
美善的和諧與莊子的生存實踐想象,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1)。
論莊子安命說的意義與局限,内蒙古社會科學,2009(2)。
時間本根與邏輯本根——莊子道論新探,青海社會科學,2009(1)。
莊子研究兩大誤區,學術論壇,2009(3)。
解脫而非解救——論莊子解決人生苦難的局限性,内蒙古社會科學,2011(6)。
象征主義視野下的夢窗詞,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
莊子得道的邏輯結構及現代闡釋,中國道教,2012(5)。
論莊子的快樂觀,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莊子與中國藝術精神之生成,安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莊子安頓生命的策略,管子學刊,2010(2)。
“莊子是誰”四說獻疑,貴州文史叢刊,2011(2)。
道家自然美學的兩大文論形态,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道家哲學中自然的雙重維度,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道家文本四大意象中的自然主義美學蘊涵,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論莊子“與物為春”的審美體驗,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論莊子的貴生——兼與“好死不如賴活”辨異, 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論莊子“唯道集虛”如何可能,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反其性情而複其初——論莊子審美體驗的終極依據,東方論壇,2010(1)。
論莊子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長江論壇,2009(4)。
依循自然的精神自由——莊子“逍遙遊”解讀,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自然美的療愈價值——由森林療養的美學缺失談起,内蒙古社會科學,2022(4)。
貶谪文人:在困頓中蛻變與涅槃,社會科學報,2019-10-16。
以平等打造個體生命的心理安全,社會科學報,2021-2-4。
“日常生活審美化”論争的三大焦點,東方論壇,2007(2)。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5期摘錄。
灰段子的狂歡表征、意義及其限度——以巴赫金狂歡化詩學為視角,文藝争鳴,2013(6)。
學術價值尺度的嚴重扭曲,自然辯證法通訊,2006(5)。
文化願景與文化事實,中國文化産業評論, 2018年第26卷。
微信公衆号軟文的審美性研究,中國文化産業評論,2020年第29卷。
毒雞湯咪蒙的升騰及覆滅——基于大衆心理、價值體系與文化治理的考察,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20年第23卷。
“顧爺”微信公衆号軟文廣告的内容生産分析,媒介批評, 2021(11)。
人造夜莺——大衆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9(2)。該文被《中國網友報》評為“十大人氣網文”。
現象學視野下的審美經驗精神結構,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日常生活審美化”是美的“泛化”還是美的“異化”,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微信場域中社會價值觀的文化治理,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5-29。
标題黨:解構輿論生态,社會科學報,2017-09-28。
表情包的身體狂歡,社會科學報,2018-08-31。
微信軟文:為受衆炮制的糖衣,社會科學報,2018-10-26。
公共災難的文學書寫需理性反思,社會科學報,2020-02-19。
誘導消費還是提高藝術素養,社會科學報,2020-7-31。
公共災難的文學書寫原則,羊城晚報,2020-2-23。
為那些飛馳的聲音存檔,光明日報,2004-02-12。
聚攏時光的碎片,光明日報,2004-04-06。
讓曆史像神燈一樣展現,中國文化報,2004-06-07。
高蹈生命的激情,環球華報,2006-03-17。
淩波仙子生塵襪,北美時報,2006-07-28。
王陽明找到了怎樣的“定盤針”,解放日報,2020-9-1。
論梭羅自然美學對時代病的救治,内蒙古社會科學,2019(4)。
論梭羅的雙重人格,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
“我逃避我自己”:梭羅瓦爾登之旅的隐秘動因,甯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4)。
論梭羅超驗主義的自然書寫,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報,2014(4)。
強者如何更強——《道德經》柔道的啟示,中華老學,2023(8)。
一個别處的世界,社會科學報,2017-11-18。
中國語境中梭羅的誤讀,社會科學報,2019-4-4。
以簡樸實現生命的成長與充盈,社會科學報,2021-6-17。
為什麼需要《瓦爾登湖》,羊城晚報,2021-6-13。
給塵世中的心洗個澡,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3-7-3。
史典結合,中國研究生,2011(10)。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葉公好龍”與制度訴求,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3)。本人因該文接受了《光明日報》的采訪,《光明日報》以“素質教育不能葉公好龍”為題,重點推介了本人的論文觀點以及關于素質教育的看法。
幸福工程的短闆與幸福教育的意義,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文學概論難學難教的成因分析及教學對策,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報,2009(1)。
批判性教學法在中國文化課程中的運用,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報,2010(1)。
百家講壇對文史哲類課程教學的啟示,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
人文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報,2013(3)。
美育不能局限于審美教育,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知識導向到生活導向:哈佛大學新一輪通識教育改革的理念嬗變,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報,2018(5)。
科學主義意識形态與高校人文教育的困境,美育學刊,2011(6)。
六、媒體專訪
廣外文化系主任王焱:溫暖是廣州的精神特質,廣州日報“今日人物”版報道,2019-11-18。
王焱教授:期待白雲新城成為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和活力的窗口,南方日報(南方+),2021-11-29。
王焱與她的國學天地,廣州新聞電台“星級會客室”,2022-4-22。
王焱:為什麼“躺平”的梭羅還能寫出《瓦爾登湖》,廣州新聞電台“書和遠方”,2022-7-5。
王焱教授:在藝術精神和公衆趣味之間取最大公約數,南方日報(南方+),,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