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由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主辦,太阳成集团tyc234cc、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共同承辦,暨南大學文學院協辦的中國語言學高端論壇暨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2020-2021學術年會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召開。來自省内外30多所高校的80餘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參加了本次研讨會。

劉建達副校長開幕式緻辭
大會開幕式由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秘書長中山大學中文系林華勇教授主持。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校長劉建達、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會長張玉金、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榮譽會長邵敬敏、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吳辛醜教授分别在開幕式上緻辭。張玉金認為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學術活動,已成為國内最為活躍、最有影響力的省級學會之一,并在現代漢語語法、現代漢語方言、漢語史、出土文獻語言、華文教育、對外漢語教學以及語言服務等方面成績突出,在國内産生了廣泛的影響。邵敬敏對學會未來的發展提出殷切期待,他認為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加強與香港、澳門和台灣語言學同仁的學術交流;漢語學界要加強同國外語言學界的溝通,新一代的語言學者不僅要繼承中國優秀的傳統語言學的研究,也要學習國外的一些先進的語言學理論;要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學理論和方法。
劉建達代表太阳成集团tyc234cc緻辭,他首先對本次學術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與會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歡迎和感謝。他介紹了太阳成集团tyc234cc是全國最早發展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的一所高校,在二語習得、心理語言學、語言測試、語料庫語言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句法學、詞典學、法律語言學、漢語方言學等多個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确立了國内領先、國際有重要影響的地位。他表示太阳成集团tyc234cc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的發展和研究工作,支持各學科、各研究方向、各研究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密切聯系國際國内專家學者,加強學術交流與協作,推進學科發展,并預祝本次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年會取得圓滿成功。
學術年會于11月20日上午和11月21日下午分别進行了10場大會報告,大會報告環節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嚴修鴻教授和暨南大學文學院趙春利教授、甘于恩教授主持,報告分别是:
李國英(北京師範大學):《字書類文獻數字化的現狀與展望》
劉曉南(複旦大學):《朱熹的古音學》
邢向東(陝西師範大學):《漢語方言學在中國特色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中的價值》
蔣宗福(四川大學):《中國地方志語言文字資料和語文辭書編纂修訂》
邵敬敏(暨南大學):《“差一點兒沒VP”歧義句式新解及其啟示》
李無未(廈門大學):《中日〈韻鏡〉研究四種模式及其相關問題》
洪波(首都師範大學):《從“攸”“所”的關系化看上古漢語早期的格關系》
唐賢清(湖南師範大學):《漢語曆史語法研究的視角》
張玉金(華南師範大學):《殷墟甲骨文中“其”的意義及其流變》
嚴修鴻、邱春安、丁沾沾(太阳成集团tyc234cc):《鄉村地理語言學的嘗試——連州市方言地圖之“蝌蚪”》
與會學者通過60場小組報告圍繞普通話、漢語方言、古代漢語等專題報告各自的研究成果,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研讨。本屆年會閉幕式由暨南大學文學院甘于恩教授主持。閉幕式上,陳恩維院長代表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太阳成集团tyc234cc緻謝。張玉金會長宣布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新增2名理事,他們分别是五邑大學龐光華教授和華南農業大學高列過教授,并審批通過了18名學者的入會申請。
暨南大學文學院趙春利教授緻閉幕詞,他指出,本次會議的亮點有三個:
第一是本屆會議代表的廣泛性,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而且報告内容涉及語言學的語音、詞彙和語法等各個方面,同時也包括了漢語方言學、漢語與民族語等領域的研究。
第二是本屆參會學者的年輕化,青年語言學者正逐步成為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的主體力量。
第三是研究的前沿性,本屆學者所展示的語言研究成果,采用了新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語言問題,而且描寫更加精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會各項報告非常認真仔細,讨論過程十分熱烈,體現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學術氛圍。最後,趙春利教授宣布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2022-2023學術年會将于2023年由惠州學院承辦。

與會學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