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您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新聞動态

中學語文名師系列講座之“人工智能時代教師職業發展的前景與規劃”

發布時間 : 2024-05-24 點擊量:

中學語文名師系列講座之“人工智能時代教師職業發展的前景與規劃”

2024516日晚,語文正高級教師、廣州協和學校語文科組長、廣州市中語會常務理事、我校學科教學(語文)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晏麗萍老師應邀來太阳成集团tyc234cc開展專題講座。彭淑莉副院長、學科語文教育中心貝先明主任和部分同學參加了此次講座。

晏麗萍老師與同學互動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正經曆着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這一變革的浪潮中,教師職業發展迎來了新的篇章。晏麗萍老師立足于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狂飙突進的時代背景,對當代教師職業發展與規劃進行了分析,重點探讨如何成為智能時代的智慧教師。講座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時代教師職業發展的前景、規劃及能力培養,為師範專業的同學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晏老師首先指出,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這些創新科技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還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科技将進一步普及,為教師職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同時,個性化教學也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新趨勢,當代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批判性和思辨性。這一變化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與機遇,晏老師認為應該對教師職業發展進行新的規劃。她建議,教師應積極提升自身技能,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掌握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以适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教師應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實踐,關注教育改革動态,為推動教育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此外,教師還應拓展學科領域和發展方向,關注跨學科知識的融合與創新,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晏老師特别強調,建立終身學習的心态至關重要,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以适應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時代背景。

随後,在談到能力培養時,晏老師表示,适應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師需要具備一系列新的能力。首先,教師應具備技術融合與創新能力,能夠将新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内容。其次,數據驅動的教學決策能力也至關重要,教師應學會利用數據分析工具,收集、整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為教學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跨學科整合能力、項目管理與團隊協作能力也是教師不可或缺的能力。此外,情感溝通與人文關懷能力在人工智能時代同樣重要,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溫暖、支持的學習環境。

晏老師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為教師職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面對這一變革,教師應積極适應時代變化,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的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講座的最後,彭淑莉副院長總結發言。同學們均表示收獲的“幹貨”滿滿,受益良多,對新時代的教師身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講座合影

(文字:靳海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