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下午,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開展的“國際中文教育名家論壇”系列講座在第七教學樓408室舉行。本次講座題為“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研究與應用”,由北京師範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院長馮麗萍教授主講,我院彭淑莉副院長主持。

講座伊始,馮教授從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演變出發,引入學界關注的重要話題,随後點明國際中文教育學科主要包括了三個組成要素,即實踐能力、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馮教授還總結了國際中文教育主要的應用方向,并提出研究應遵循問題驅動、目标導向、方法支撐、價值評估這四方面進行選題設計。
馮教授認為,在漢語二語教學應用中,要先确定“誰、教什麼、怎麼教”,教師應從現實出發,确立合理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選擇合适的教材與資源等。談到漢教專碩的實踐能力研究時,馮教授提出要堅持問題驅動,先明确問題概念,再選擇合适方法,并以多個案例啟發同學們在有關研究應用中運用多種調查方法,從實際情況出發解決教學問題,讓理論服務于實踐。
在文化教學與傳播方面,馮教授從文化類型入手,再到文化教學的内容選擇和活動設計,圍繞“新形式,新形勢,新資源”三個創新角度進行介紹。從學習者角度出發,第二語言學習還要關注到學習者的語言系統和影響發展的因素,通過語言表現,漢字記憶策略等方面開展研究。馮教授還對漢語二語課堂教學進行解剖,列出教學框架,指出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和相應的指标,總結出獨特且詳盡的教學設計方法和步驟。
最後,在場師生就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研究内容與常用方法方面進行提問,馮教授作出了細緻的回應。講座結束時,彭淑莉老師表達了自身學習感受,她認為本次講座非常具有啟發性和及時性。全場師生以熱烈的掌聲對馮麗萍教授表示感謝。
主講人簡介:
馮麗萍,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研究方向為漢語第二語言認知與學習。出版專著《現代漢語詞彙認知研究》《認知視角的對外漢語教學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面向第二語言習得的漢語句法複雜度測評指标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漢語特殊句法的認知與習得研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教指委項目“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實踐能力測評研究”等課題研究。近年來,主要采用腦電、眼動、近紅外等技術,開展漢語第二語言句法加工與學習、漢語第二語言學習與教學的神經機制研究。
文字:李潼;圖片:武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