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下午,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系列講座“語言的對比與詩律的比較:兼論新月派詩人格律探索失敗的緣由”在第七教學樓408學院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由澳門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張洪明先生主講。
在本次演講中,張洪明教授通過對漢語六朝律、隋唐律、日語俳句、英語 Sonnet、梵語Sloka等案例的分析,從語言學的角度探讨詩學研究中跟格律相關的問題,揭示不同語言的詩律在不同文化和曆史時期的特點、規則、功能等,由此而兼論新月派詩人格律探索為何失敗的緣由。其中,張洪明教授指出,在認識區别格律詩與非格律詩時,不能教條地以“四聲八病”和“平仄”來作以區分,他認為“任何一種語言構成它自己獨特的詩歌的時候都會充分利用超語言特性”。此外,他還總結了律詩和絕句的評判标準,以“朗讀、朗誦、吟誦、歌唱”生動舉例,指明“節奏、節律、旋律”的區别,還表明不同語言中,詩律的特點也各不相同。最後,他強調“每一種獨特的詩歌形式都與該語言特定的性質相關,都要根據它本身的語言來決定它所形成詩歌的格律”。

張洪明教授對相關概念進行闡釋
在交流環節,在場師生暢所欲言,張洪明教授坦誠地分享了自己的學術經驗,積極為在場師生答疑,熱心地與師生進行互動。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