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您所在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新聞動态

轉載:第十四屆中國文化節:遊息拾趣 傳承非遺

發布時間 : 2023-12-01 點擊量:

 11月30日下午,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開幕儀式暨第十四屆“遊息拾趣”中國文化節于我校白雲山校區舉行。本次中國文化節以“遊息拾趣”為主題,圍繞兒童遊藝、節令遊藝、文房遊藝、宴飲文化、智能遊戲、競技技藝為主的六個古代遊藝主題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及專業表演,讓廣外學子們更深入體會中華文化和非物質遺産文化的魅力,增強中華文化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

4aeadf994614334890892082cf1bdf8.jpg

開幕式現場

武展遺風,揭開中國文化節之幕

高山流水,步步生風,武協表演者們通過一段武術表演将觀衆們帶到一腔熱忱的日月邊。似望十裡長街浮光躍金,劍起處,劍劍生花;棍落處,塵埃四起。俄頃,音樂聲止,武協表演者們前行、拱禮,氣定神色、一氣呵成,中國文化節正式拉開了序幕。

現場表演

太阳成集团tyc234cc院長陳恩維緻開幕詞。他表示,中國文化節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着力打造的精品項目之一,旨在依托我校太阳成集团tyc234cc專業優勢和師資力量,加強人文精神教育。此次文化節适應時代發展潮流、傳承非遺文化精神,有助于涵養我校師生的人文情懷、社會情懷,增強我校師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會自豪感。

在《青山賦》的唯美古典舞表演中,中文院舞隊的同學們身着粉衣綠裙,随着流水般的音樂聲,托舉轉圈、俏皮勾腳、輕盈踮腳。她們溫潤如翠綠的明珠,飛揚如漫漫薄霧裡落下的瀑布,典雅如澄澈晴空中的蝴蝶,帶領觀衆們看那潋滟花洲、看那青山多嬌。随着舞步止之,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熱烈的歡呼聲。

《漁樵問答》

廣州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筆華彈奏古琴名曲《漁樵問答》,此曲優美清逸,配合古琴音律之寬廣、音色之深沉,觀衆們彷佛穿過萬重山,體會白駒過隙之靜谧,贊歎華夏五千年之奇迹。

主題攤位,共赴遊藝之旅

本次文化節精選兒童遊藝、智能遊戲、宴飲文化、競技技藝、節令遊藝、文房六個遊藝主題攤位,同時增設由“青苗拾遺”項目組、滄泱漢服社、“越古食作”項目組、書畫協會、“譯心築夢”項目組、“妙守偶得”項目組、“瓦當吟”項目組負責的七個嘉賓攤位,以及留心“遺”刻體驗區和廣州文化館的“廣州泥塑”攤位,百花齊放,再現古代遊藝。

活動現場

剪紙

各攤位前人頭攢動,觀衆們積極參與遊戲互動,修身怡情,感受閑遊趣意。“僮語軒”攤位開展踢毽、識圖等遊戲,随着毽子一起一落,參與者們笑語相争,感受着中國古代“以人為本”的體育精神。指尖靈動,詩韻妙剪,“绮素閣”以剪紙和賦詩為媒介展現中國剪紙藝術和詩詞之美。在“極巧閣”攤位,參與者們展開頭腦風暴,沉浸式體驗象棋、圍棋、華容道等遊戲,于歡聲笑語中感受古代智能遊戲的魅力與巧思。翻模,脫胎,着色,在“廣州泥塑”攤位,參與者們把深情傾注指尖,制作自己的專屬“泥人兒”。

泥塑

書法《蘭亭集序》

此外,本次文化節還設置了古代人物沉浸式體驗環節,以探尋秘境之地為背景,讓參與者根據碎片背面的線索找到尋覓路線,通過與班級攤位和NPC互動的方式集齊碎片并複原劇情,解鎖隐藏結局,收獲沉浸式解密體驗。在此過程中,參與者們打破時空,同秘境使者穿越古今,共賞遊藝之境。

現場參與的同學紛紛表示,中國文化節是宣傳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絕佳機會,希望本次活動中繪制木偶人物和制作瓦當文創的互動,能讓木偶戲和瓦當走進人們的視野。“我不僅體驗了各種古代遊藝的樂趣,也在現場的知識展區了解并收獲了我國非遺文化的知識。” 我校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陳同學談到。學生工作部、校團委、學生就業創業中心相關領導及太阳成集团tyc234cc領導參加活動。

木偶人制作

水拓畫

團扇

NPC互動

活動花絮


(轉載自廣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