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太阳成集团tyc234cc對外漢語系教工黨支部在北校區七教213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邀請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郭熙教授為在場師生作“新中國70年語言生活回眸”的主題講座。太阳成集团tyc234cc、英文學院、翻譯學院100餘名師生參加,會議由支部黨員汪磊教授主持。

支部黨員代表和郭熙教授合影留念
郭熙教授是國内知名社會語言學專家,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關注身邊的語言生活變化并展開深入研究。他向在場師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1998年,郭熙教授提出三個現象:大量超規範現象步入大衆傳媒、一些南方有影響的方言向北挺進、外來語直接進入了漢語交際圈。2004年,他對上面的描述做了修正,但仍然停留在“現象”上。2005年,第一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在描述現象的同時,注意到了變化的隐性方面。對于當今社會熱點和争議不斷的語言生活,郭熙教授總結出五個表現:語言生态呈現新局面,語言生活日趨多元,全民語言意識不斷提升,語言難題時有出現和語言文字保護走進新階段。
郭熙教授指出,語言生活研究的思路,既要有宏觀的,也要有微觀的;既要有動态的,也要有靜态的;既要有語言的視角,也要有社會的視角;要量化,更要質化;還要選取參照點。作為一種宏觀叙事,過去70年的中國語言生活大緻可以分成前30年(1949-1978)和後40年(1979-2018),郭熙教授通過年度詞語列舉了70年間一些對語言生活産生影響的重大事件。講座接近尾聲,郭熙教授總結道,70年語言生活的基本走向可概括為四個方面: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斷普及、多種語言和方言并存、語言生活與時俱進、語言觀念明顯變化。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便是第一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言同音”,它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講座現場
提問環節,在場師生就一些詞語的誤用、大灣區語言生活、海外華文教育、漢語國際教育學生的海外實習和就業等問題與郭熙教授進行了深入地探讨交流。整場講座氣氛熱烈,參加師生獲益匪淺。
對外漢語系教工黨支部積極貫徹“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學習要求,堅持把黨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系的專業建設相結合,積極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将專業建設工作持續推向深入。
郭熙教授簡介: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院長,暨南大學海外華語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特聘專家,中國語言綠皮書《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主編,《語言戰略研究》執行主編,《語言文字應用》雜志編委,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社會語言學會原會長。
文字 | 湯丹漩
圖片 | 羅貫冰 熊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