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渝,太阳成集团tyc234cc優秀輔導員,在廣外任職已有5年,期間先後擔任三屆畢業班輔導員,兩屆新生輔導員,學院學術型研究生輔導員,曾負責學生黨建、團學、濟困助學、心理援助、就業創業、校友等工作。獲得過省級獎項2項,校級獎項11項,發表學術論文9篇,主持學校相關科研項目5項,參與項目3項,目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輔導員,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輔導員是一項繁瑣的工作,但是朱老師在談及自己的輔導員的工作時卻是有發自内心的熱愛:“在我大學的四年中,我的輔導員曾經給予過我很多的幫助與鼓勵。我在那時候就堅定想成為一名輔導員,希望自己能夠跟學生共成長,每每看到學生的進步,心中更加堅定自己的當初做輔導員的選擇。” “将優秀變成一種習慣。”這是朱倩渝輔導員常用來鼓勵學生的一句話。
朱老師除了是輔導員以外,還是一位媽媽和一位學生。身兼數職的她卻總是努力把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2015年休完産假後,朱老師便立刻回到崗位上并接手一個全新的畢業班。當時她也有很多不懂,還專門請教了資深的輔導員,向他們請教如何做好畢業班工作。大四的工作中,她堅持個性化指導畢業生,【256個學生,256種需求,】她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每一位同學。
朱老師在工作中遇到困惑,就以困惑為切入點,申報科研項目以促進進一步研究,她在工作中堅持以工作促研究,工作和研究共同進行。她獲得過省級獎項2項,校級獎項11項,發表學術論文9篇,主持學校相關科研項目5項,參與項目3項。當朱老師被問到是如何堅持同時兼任多重任務時,她說非常感謝領導、同事和家人的支持,“當你全身心投入并且熱愛它的時候,就不覺得累了。”

以愛育人,溝通至上
對于學生輔導,朱老師一直堅持換位思考,用愛教育學生。對于學生矛盾和困惑,她會主動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容易接受的點進行溝通,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情,找到原因,溝通時直面需求。而且朱老師設定了專門的“職業困惑”指導時間,定期接待,相約學生共同探讨,争取直面學生需求,幫助學生更好就業。
在私底下,學生們非常樂意與朱老師傾訴他們的困惑。平時學生們也很關心朱老師的生活,大家經常開玩笑說,“朱老師見證我們四年的成長,我們也見證了朱老師結婚生子,見證朱老師寶貝的長大”。每逢教師節,朱老師都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問候,學生們專門緻電的寒暄問候,微信的跟帖開玩笑,手機短信的接連不斷的感恩,讓朱老師心中倍感溫暖。
每逢畢業季,學生們都通過各種方式向她表示感謝,感謝她的一路支持與鼓勵,離校前還專門去辦公室跟老師道别,“一句多回來看看”,代表四年真摯的感情。學生們的尊敬與愛戴,是朱老師工作的動力。朱老師提到“我很感激我的學生們,是他們讓我不斷成長。”

用心投入,熱情奉獻
朱老師始終帶着飽滿的熱情,認真執着的态度去做好每一項工作。工作中,每一份重要通知和文件,她都要認真消化後,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把精神傳遞給學生;每一次遇到學生的短信求助或者郵件傾訴,她都認真回複,全程跟蹤,直到問題解決。她會認真記住每一個同學的需求,盡自己最大所能,幫助到每一位學生。
除了嚴格要求自己以外,朱老師同樣嚴格要求她的學生們。每次向學生發通知或要求學生交材料,朱老師都有很明确的截止時間和上交方式,要求他們及時執行。因此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形成強烈的時間觀念,高效率的處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根據學生們畢業後的反饋,朱老師當年對他們的嚴格要求,教會了他們如何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朱老師認為“優秀是一種習慣”這句話能夠鼓勵每個學生,時刻以“優秀”标準鞭策自己,盡力做到最好,身體力行的同時也不忘告誡學生時刻激勵自己,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成功。
伴你同行,授人以漁
朱老師有自己獨特的新生入學教育理念——從大一開始做自己的求職簡曆。在這裡有幾點建議給大家:
首先,大家要明白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尋找自己學院或其他學院裡面在這個方向做的比較好的師兄師姐,把她們的簡曆作為模闆“copy”過來,借鑒一下,了解什麼東西是必需的,然後就可以開始做個人簡曆。盡管一開始的簡曆會很空,但在大學四年不斷對它填補完整,有一個目的性,這樣每年都會有收獲,簡曆也會漸漸充實完善。
其次,大學要有更強的主動性,學會自己做主。遇到困難要主動尋求幫助,多跟有經驗的師兄師姐或者老師進行溝通,有時也要多交流才會有想法。
第三,以職業來導向大學的學習規劃會更好。需要什麼補什麼,比全盤大範圍去做事情更有效率。
對于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同學:可以去看看類似的人物故事,去了解别人。【問自己是否是一個對生活有要求的人,如果對生活有所要求,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狀态來決定自己的職業;了解你所崇尚的職業是做些什麼的,先了解清楚,如果覺得對這個職業挺喜歡的那可以去實習試試,如果發現自己不适合就不做了,如果覺得 還可以那就做出調整,要利用各種機會去嘗試。】如果大一就開始有這種職業生涯規劃概念,大學生活會更加充實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