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學生管理 > 學工動态 > 正文 學工動态

蒲蘆洲非虛構寫作項目二次下鄉

發布時間 : 2021-04-02 點擊量:

3月25日-29日,太阳成集团tyc234cc師生到清遠市嶺背鎮蒲蘆洲村開展第二次非虛構寫作活動。在朱志剛、李安和林炜娜老師的帶領下,14名同學重點從村幹部、扶貧項目、貧困戶三個方面展開采訪調查。師生與村民同吃同住,日夜走訪,真實記錄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在項目推進以及村民在耕作打工過程中的喜怒哀樂,講好新農村的扶貧故事。

本次寫作活動是蒲蘆洲非虛構寫作冬令營的延續。在1月份的寫作活動中,寫作項目隊員經過3天緊湊的校内培訓和4天的實地采訪,掌握了大量的原始素材,并陸續在創意寫作中心公衆号推出12篇文章,用平實生動的語言,記錄蒲蘆洲的一村、一人、一事。

此次下鄉是針對第一次寫作中存在的模糊和空隙,再次深入到當地村民的生活中去,以廣外扶貧工作隊所經曆的故事,蒲蘆洲村的變化、村民内在精神面貌的轉變為線索,更加詳實地記錄在國家扶貧工作政策下,鄉村脫貧攻堅戰最真實的一面。

寫作項目隊員一到目的地,立馬投入到緊張有序的采訪寫作日程裡去。根據所要表現的内容,非虛構寫作隊員分成了“扶貧幹部與扶貧特色組”、“貧困戶與村民組“以及“扶貧項目組”三個小組,分别由林炜娜老師、朱志剛老師以及李安老師帶隊,分頭開展采訪和寫作活動。

非虛構寫作項目組到達蒲蘆洲

“扶貧幹部與扶貧特色組”

在林炜娜老師的帶領下,該組成員陳依微、李鴻斐、高嘉琦和陳展龍同學對廣外駐蒲蘆洲扶貧工作隊的林安傑、植仲培等老師以及村幹部歐木養、歐伍光等人進行“影子采訪”,即跟在工作人員的身邊,近距離地觀察體驗扶貧幹部和村幹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為人物的采寫收集原始的素材。為了向同學們提供更多的信息,林安傑、植仲培老師放棄了周末回廣州休息的機會,留在蒲蘆洲配合和協調隊員的采訪。

隊員們跟着采訪對象走訪了蒲蘆洲村全部的11個村民小組,開展“太陽能路燈”建設及交通安全宣傳等工作,親身體會到扶貧工作的不容易和深遠的意義,也直接感受到村容村貌的美麗整潔以及村民對扶貧幹部的認可。

每天晚上由林炜娜老師召開的組内溝通例會,會及時對采訪對象的原始素材進行整理合讨論,對要表現的故事細節進行更精細的把握。

隊員跟随扶貧幹部入村開展“太陽能路燈”建設項目

隊員采訪扶貧幹部林安傑

向縣領導熊雄了解廣外扶貧情況

“貧困戶與村民組”

朱志剛老師是資深的田野調查工作者,擅長與陌生人交談并獲取有關的信息。在他的帶隊下,該組成員陳詩婕、蔡海媚、林洛合、何雨晴、以及餘美葵同學深入到蒲蘆洲村的家家戶戶,從與貧困戶、村民的對話中,了解到扶貧工作給他們生産、生活甚至是思想上帶來的變化。

本組選取其中的部分貧困戶、村民的故事進行重點書寫,用扶貧對象真實、切身的體會記叙扶貧工作的成效與困難。

在每日的采訪過後,朱志剛老師都會對同學們的采訪稿進行梳理,再做思路上的點撥,從細微處指導同學們的寫作。

入村采訪貧困戶夏建波一家

隊員與村裡的孩子交流、玩耍

“扶貧項目組”

廣外作為扶貧工作中的高校力量,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助力蒲蘆洲脫貧,是扶貧工作的重難點所在。而廣外在這幾年的過程中,也用一個個穩紮穩打、具有前瞻性的項目,從村容村貌改造、激發貧困戶原生動力、提高貧困戶收入、打造蒲蘆洲特色産業增加集體收入等各個方面進行脫貧工作。

在李安老師帶領下,朱沛傑、鄭淇、李睿、陳爍、邱嘉亮、焦塬琳等同學組成的小組進行扶貧項目的書寫工作。

一個扶貧項目的推動,有着極其複雜的過程,不僅時間跨度長,而且有多個實施主體。要将一個扶貧項目全面、客觀地記錄下來,需要從扶貧幹部、村委、村民、貧困戶等多角度去多方印證,工作量相對較大。

李安老師每晚都會根據當天的采訪材料為同學們下一步的材料搜集提出建議,并且對已有材料的組織、行文也做了思路上的分析。李安老師無微不至的指導,讓“扶貧項目“的記錄不落于片面,不囿于單調。

向村幹部歐木養了解扶貧項目的開展

向林安傑老師采訪扶貧項目

對村民進行随機采訪

各個小組在三名老師的指導下按照計劃行事,根據采訪信息及時地調整新的寫作思路。

五天的時間,讓寫作隊員們重新對蒲蘆洲的扶貧故事有了新的梳理和認識,讓隊員們對象牙塔外的生活有了更為細緻的觀察和思考。這次活動也得以讓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以故事記錄人的身份,參與到精準扶貧,建設美麗鄉村的偉大事業去。

晚上例會時間:老師們進行講解、指導

回到學校後,蒲蘆洲非虛構寫作隊員将繼續對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并且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非虛構寫作,更多的作品正在打磨修改中。


文字 | 朱沛傑 李鴻斐

圖片 | 林炜娜 邱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