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學生管理 > 學工動态 > 正文 學工動态

人文經典閱讀講座:中大文哲雙博士廣外探讨古希臘悲劇精神

發布時間 : 2013-12-30 點擊量:

本網訊  1224日晚,人文大講堂2013年第六講迎來中山大學教授、文學哲學雙博士魏朝勇。魏朝勇根據多年古希臘羅馬文學、政治哲學研究經驗,以索福克勒斯的兩大悲劇《俄狄浦斯王》與《安提戈涅》為例探讨古希臘悲劇精神。


 

                    魏朝勇探讨古希臘悲劇精神


    此次講座也是我校太阳成集团tyc234cc“雲山論道-人文經典閱讀”通識教育第9期。據了解,根據該門課的課程設計,我校兩個校區在2年之内各布置至少10場人文經典講座,南北校區學生在各自校區的講座中每學期選聽一期,4學期共聽4次專題性的人文經典講座,所聽取的每次講座需要做讀書報告一次,并放到網絡課堂上,作為平時作業成績。

戀母情結——《俄狄浦斯王》      

     魏朝勇首先介紹了《俄狄浦斯王》的劇情發展脈絡。他以“戀母(俄狄浦斯)情節”來喚起聽衆對故事的記憶。接着,他就劇本的文本叙事脈絡來闡述古希臘的悲劇精神。女巫将阿波羅神話講給俄狄浦斯聽,說他将來會親手殺死生父并和生母結婚。俄狄浦斯為了躲避“殺父娶母”的厄運,四處流浪,力圖掌握自己的命運,與命運對抗。“在古希臘悲劇中,‘命運’被描寫成一種巨大的力量,在一種神秘力量的支配下确定主人公的未來,定位着他的人生結局,而這種神秘力量的表現形式為‘神谕’,即預示着即将完成和最終确定的人生圖景。

                        講座現場

    魏朝勇指出,俄狄浦斯在這種強大力量面前有着自由意志和與命運積極抗争的悲劇精神讓我們看到古希臘英雄形象從神化了的英雄到理想化的形象再到現實中的人這樣的一種轉變。俄狄浦斯因為聰明才智當上了忒拜城的國王,并且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娶了自己的母親。他當上王位後,以他的才幹和仁愛平和地統治忒拜城十六年。所以,便有後來的尋找殺死前國王的兇手,接着發現一連串導緻悲劇發生的真相。魏朝勇表示,俄狄浦斯反抗命運的過程正是步入命運陷阱的過程,對于他來說,命運是一個預先規定了結果的封閉世界,無論向哪個方向努力都會指向同一個結果,一切都具有無可避免性。

    最後,魏朝勇從“理性的限度與虔敬”的角度為我們分析俄狄浦斯王這一人物自身的矛盾性,他提出“理性與前進”“智慧與苦悶”這兩對關鍵詞,讓我們跳出作品對人生進行深刻反思。

深化主題:理性的限度與虔敬
女漢子的先驅——《安提戈涅》   

    魏朝勇表示,雖然《安提戈涅》創作的時間先于《俄狄浦斯王》,但從劇情上來看,《安提戈涅》可以視為《俄狄浦斯王》的續集,說的就是俄狄浦斯的女兒安提戈涅的悲劇。魏朝勇開玩笑道:“安提戈涅是女漢子的先驅。” 安提戈涅不顧國王禁令,勇敢站出來埋葬了自己的哥哥,因此獲罪緻死。魏朝勇認為,該悲劇所反映的矛盾沖突是安提戈涅與克瑞翁誰是誰非的問題,也就是人律和神律之間的沖突,這也是造成悲劇的根源。魏朝勇指出,她之所以勇敢站出來安葬自己的哥哥,是出于一種友愛的心,出于一種對親人的義務,這隻是她個人的行為,嚴格來說,她并不是古希臘神話中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式人物。“從主人公形象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轉變:神化了的英雄——理想化的形象——現實中的人。作者正是朝着現實人物的方向一步步走近,體現出神的形象逐步淡化,人的地位逐步升上來。”
         講座結束後,魏朝勇就兩部悲劇創作的具體時代背景、悲劇與喜劇的寫作等問題與觀衆進行了交流。一位學生提問如何界定“高尚”與“基本”。魏朝勇解釋說安提戈涅為哥哥的死是高尚的愛,為愛而獻身合乎神法。他還補充,安提戈涅最後的遺憾并不是她後悔為哥哥獻身,而是想提醒我們“正義性的問題不是一個絕對的問題,而是值得我們去拷問的”。

聽衆提問                          

 

 

附主講人資料:    

    魏朝勇,文學、哲學雙博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主任。2008-2009年度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從事古希臘羅馬文學、政治哲學研究,西方文藝理論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稿件來源:http://news.gdufs.edu.cn/article-8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