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内古特宗教觀的探讨
2019年4月24日下午在二教的341教室,2016級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研究生梁慧敏同學舉行了主題為“馮内古特宗教觀”的學術沙龍。此次沙龍邀請了李安教授作為點評專家,2016級與2017級的碩士研究生出席了此次沙龍講座。
沙龍初始,主講人梁慧敏介紹了美國當代作家馮内古特的生平和主要經曆。庫爾特•馮内古特,德裔美國作家,其先祖是19世紀中葉登上美國大陸的德國移民,馮内古特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戰俘的身份見證了英美盟軍對德國文化古城德勒斯頓的大轟炸屠殺,并以這次屠殺為藍本寫下了著名小說《五号屠場》,出版後引起了美國社會極大反響。在他生平中一共創作了13部長篇小說和數十篇短篇小說。《貓的搖籃》被美國作為高中英語課的教材,許多作品已經媒體改編為電視劇和電影。他的語言與寫作風格獨特,慣用喜劇語言表現悲劇形式,被譽為美國黑色幽默代表作家之一,與馬克•吐溫并稱。然後,主講人對馮内古特的生平經曆出發,闡述了他的二元統一宗教觀。馮内古特生平與他二戰中遭遇的德累斯頓大屠殺息息相關,在戰争與戰後世界中,他對于基督教進退兩難态度尤其令學界關注。在他的小說中對基督教文化的重構與解構并行,這種二元統一的宗教觀其實是一種其漸進性與建設性的存在。馮内古特一邊解構同時又一邊重構傳統基督教文化,深刻反映出以主人公畢利為代表的西方社會在二戰後精神思想崩潰的狀态,作者仍想要告訴世人他依然對宗教的教化作用懷有無限的憧憬和期待,也試圖借着恢複傳統基督教所勸導的的人道主義精神,讓整個西方社會的精神世界重新達到平衡。主講人的分享結束後,老師和同學們都對此次的主題進行了讨論,紛紛發表見解。
沙龍尾聲,研究生導師李安教授對于主講人的主題分别進行了點評,指出主講人在資料方面做了充分準備,講解富有條理,同時也提供了更好的建議和指導。參與的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讨論,學術氛圍濃厚,都認為這次沙龍是一次生動而有意義的學術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