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活動 > 正文 研究生活動

文化尋根與《格林童話》

發布時間 : 2018-05-31 點擊量:


    由2015級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生廖賢芬同學作為主講人的學術沙龍于2018523日上午10點在我院406辦公室進行。參與本次沙龍的指導老師有林玮生教授,聽取沙龍講座的有2015級、2016級及2017級碩士研究生。 

  沙龍初始,主講人廖賢芬介紹了文化尋根中的“尋根”這一“隐喻性概念”,認為尋根的隐喻把人的文化歸屬心理表達成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生物法則。其背後的實質卻是文化認同的一種方式。從這個角度來說,文化尋根是一場人類深層心理意識驅動下的再認識運動。這種再認識運動的途徑有兩種,其一是回頭尋找來路。文化尋根是以向後回望來路的方式代替直接的前瞻。其二是近代以來文化人類學意義上的跨文化比較視野的出現,尋根的縱向時間維度轉換成橫向空間維度。《格林童話》作為民間文學作品,凝聚着民衆的智慧和經驗,表達着普通人類的強烈感情——歡樂、悲痛、敬畏和嫉妒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很多人類心理的集體無意識,因此,對《格林童話》的再認有着重要意義。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思潮下文化尋根運動對《格林童話》的再認識是受到愛國主義的初衷和浪漫主義審美的影響,在日耳曼民族看來,《格林童話》是一個民族的鏡子,反映了人類的恐懼、希望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孕育它們、産生它們的那個社會的曆史和文化模式的載體。現代性語境下文化尋根運動對《格林童話》的再認識,則側重于人類生存所需之确定性以及文化治療功能。
   
最後,研究生導師林玮生教授對于主講人的主題分别進行了點評,指出主講人在資料方面做了充分準備,能運用多種形式充實沙龍内容,講解富有條理。也指出了主講人的不足之處,如内容總體太寬泛。與會同學參與度高,讨論氣氛熱烈,學術氛圍濃厚,是一次生動而有意義的學術活動。



微信圖片_2018052317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