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本科生教育 > 教學活動 > 正文 教學活動

嚴修鴻教授:客家山歌與現代歌謠

發布時間 : 2018-07-12 點擊量:

    本網訊  7月8日下午2:30,太阳成集团tyc234cc方言學教授嚴修鴻老師在北校區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會議室為語保志願者及慕名前來的太阳成集团tyc234cc同學做了主題為《客家山歌與現代歌謠》的講座。本次講座由語保志願者工作站楊慧君老師主持,太阳成集团tyc234cc王媛媛老師參與了此次講座。  

講座開始,楊慧君老師用快問快答的方式介紹了嚴修鴻教授的方言研究和方言推廣工作。大部分人喜歡到大城市旅遊,而嚴教授則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前往廣大農村開展田野調查工作,因為那裡往往保留着更地道的方言。除了嚴謹的科研工作,嚴教授有很多方言才藝,比如念誦客家童謠和唱客家山歌。他還當過客家人電子社區客家風情網的版主,擔任過南方衛視《誰語争鋒》及愛奇藝方言歌唱大賽《十三億分貝》等方言節目的嘉賓,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大衆普及方言學知識。講座一開場,嚴教授用韓語腔和日語腔的客家話為大家示範了“學好客家話,日韓不用怕”,引來同學的陣陣歡呼和驚歎。

 

講座嘉賓嚴修鴻教授

嚴教授首先為大家簡要介紹了客家人的遷徙史、客家話的特點以及客家文化的典型特征。他談到客家人有很強的尋根意識。尋根意識是一種很寶貴的人類感情,熱愛家鄉是我們的傳統。相反,任何背離故鄉的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因為就連動物都有鄉土情懷啊——“狐死必首丘”。

而客家山歌,很多是基于客家人四方遷徙的曆史背景誕生的,客家遊子,心中常常懷着對家鄉的思念,很多客家歌謠都表現了尋根這個主題。

除了抒發鄉土情懷,客家山歌還有記錄生活、結交朋友、講述故事等功能。譬如在廣東東莞、梅州舉辦的山歌節(圩)等,山歌以一種娛樂的形式呈現的同時也大大促進了人們的情感交流。客家山歌不僅有古代漢語的印記,能展現客家話特色,還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音樂價值。山歌起源很早,與上古時代的詩經一脈相承,傳到南方時變成了客家山歌。至今,很多唐代詩歌都可套用客家歌謠的方式來哼唱。

 

現場聽衆聚精會神

客家山歌的歌聲貫穿于整場講座,嚴教授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客家山歌:對唱的山歌、講故事的山歌;梅州腔調的山歌、贛南腔調的山歌;鄉情味極濃的韶關曲江客家歌謠《落水天》和台灣新歌謠《燕子》、紀實的閩西山歌《十月懷胎》、作風健朗、直抒胸臆的的贛南客家愛情歌謠《日頭落嶺》、浪漫輕柔的粵西電白“涯話”歌《火曳融》、充滿童趣的《鹞婆》,活力滿滿的客家話版《江南Style》,充滿農耕氣息的《二十四節氣歌》以及歌唱客家人追尋夢想的《莊外莊》,每一首山歌都是一個故事。

嚴修鴻教授也介紹了新時代不同地域的客家山流行歌曲的創作者,比如台灣客家歌手林生祥、粵北客家人李秋林等。

“我們找文化自信,一定要回去找那些好的、美的東西,将其精緻化、優雅化,這樣的鄉土歌曲是可以唱到世界各地去的。”嚴教授如是說。

在大家的極力要求下,嚴教授現場教唱了客家山歌《我教你唱山歌》,同學們興緻勃勃,與教授一同領略客家山歌的魅力。

講座接近尾聲,嚴教授總結道,不要小看鄉土的創造,客家歌謠也能得到很高的成就,秋林的《大嶺腳》獲得台灣金曲獎就是明證。我們要珍惜鄉土情懷,鄉土智慧,鄉土精神。說好方言,好好對待家鄉人,做人要有底氣,鄉土精神是個性的有機組成部分。

 

講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