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7月21日上午,步埠為你隊的全體隊員帶着一些事前準備好的小禮物,來到了望埠鎮敬老院,探望當地的孤寡老人。
幾條小路蜿蜒而出,錯落有緻的樹叢中,掩映者一座頂着琉璃瓦的頗具古香的小樓。那便是我們探訪老人的目的地——望埠敬老院。院裡住着29位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由于無人贍養、難以自立,那些老人們隻能由當地政府照料。因此,下鄉期間,我們隊與當地政府協商,組織了這一次探訪老人的活動。
老人們基本上都隻會說客家話,根本無法聽懂普通話,這給隊員與老人的溝通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所幸的是,隊裡有好幾位懂得客家方言的隊員,所以她們當仁不讓地當上翻譯的角色。其他同學雖然不懂客家方言,但是在探訪老人之前,也興緻勃勃地主動學習幾句簡單的客家話,如“阿婆”、“阿公”、“吃飯了嗎”、“身體好嗎”等,希望能夠拉近與老人們的距離。
去到敬老院後,17位隊員便分散到各個房間與老人們交談。老人們見到隊員們的到來,也顯得特别開心,有的還主動與隊員們聊天。
老人們說在敬老院裡面生活得還算不錯,能吃飽吃好。不過由于年紀較大,身體素質下降,再加上行動不便,敬老院裡看護的人手也不多,不少老人因為大磕小碰,導緻原本就瘦弱的身體又多了不少傷患處。有些老人雙耳不同程度地失聰,有的老人已經雙目失明,還有的老人就算拄着拐杖,走起路來還是顫顫巍巍,讓隊員們不由自主地上前攙扶。
老人們一直抓着隊員的手說:“你們真有心,還專門來看望我們。”從老人渾濁的眼中閃現出的光芒裡,我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僅僅是幾句交談、一會兒的探望,就能讓老人們感受到一些溫暖。其實風燭殘年的老人們所求的不多,無非是後輩的關心與陪伴。
一名懂得客家話的隊員翻譯了其中一位老人的話:“現在外面的社會那麼好,什麼都有,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浪費了大好機會。”原本是一句很普通的話語,可從他們口中說出,卻使得很多隊員都一時有些鼻酸。隊員們無法說别的,隻能緊緊地握住老人的手,說:“我們一定會的!”
臨走時,隊員們心裡充滿着無限的感慨,幾步一回頭地向老人們揮手道别。老人們也一直朝我們揮動着被時光刻下滄桑痕迹的手,眼中充滿着不舍。
作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孤寡老人真的非常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懷。今天所有的美好生活,都是老人們用他們的青春與健康打拼下來的心血。我們除了要努力學習,向上拼搏,更重要的是心存敬老之情,以實際行動關愛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