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交流 > 正文 學術交流

馬亞中教授:何處聞鐘——由一首詩的解讀看文獻學與文學的關系

發布時間 : 2018-11-26 點擊量:


1121日早上8:30,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太阳成集团tyc234cc雲山學者馬亞中教授在北校區太阳成集团tyc234cc會議室做了題為《何處聞鐘——由一首詩的解讀看文獻學與文學的關系》的研究生專題講座。講座由陳恩維教授主持,學院副院長李斌教授及1718級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此次講座活動。

講座之初,陳恩維教授介紹了來自母校蘇州大學的馬亞中教授。蘇州大學是研究中國近代文學的重鎮,馬教授是蘇州大學中國近代文哲研究所所長,著有《中國近代詩歌史》、《暮鼓晨鐘——近代文學通覽》等作品,已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産》等刊物發表重要論文十餘篇。

講座嘉賓馬亞中教授2

                                                             講座嘉賓馬亞中教授

 

馬亞中教授以張繼《楓橋夜泊》為例,點明抓住文獻史料對于文學研究的重要性。此次為研究生專題講座,目的是希望能給大家一些研究方法上的啟迪。馬教授從張繼的生平和文傳說起,展示了他搜尋到的不同朝代文獻中《楓橋夜泊》的不同版本及評述介紹,推算張繼該詩題目最先應是《夜泊松江》。談到通過收集綜合文獻,他看到了古人評述介紹該詩存在的部分錯漏。馬教授通過對文獻版本的細心比較,考究别本的詩題及詩句,發現“楓橋”其名有不同說法,“江楓漁火”亦有“江村漁火”、“江村漁父”之别。

《楓橋夜泊》的發生地在蘇州,馬教授從曆史地理學的視角,對“楓橋”、“寒山寺”、“夜半鐘聲”和“夜泊”的時節真實性進行考究,得出一系列結論:“楓橋”在蘇州原為“封橋”;蘇州“寒山寺”既與寒山子無關也不是張繼詩中所寫的地方;蘇州寺廟确實有夜半敲鐘的習慣,據唐代氣候推斷夜泊時節很大可能是農曆十二月。馬教授還提到,“詩歌是要傳播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對原義有誤解和附會”,并總結了五個詩歌傳播及經典化的原因。

在座研究生認真記錄

                                                          在座研究生認真記錄

 

最後,馬亞中教授建議大家做研究要選好的題目和言必有據,以文獻學打底,搜集和查閱史料。提高文獻解讀能力有利于提升論文質量,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陳恩維教授總結時談到結合此前的學術研究工作,自己在本次講座中收獲良多,如“曆史上的文學景觀是怎麼産生的”的研究角度便受其啟發。研究生們紛紛向馬教授提問請教,感謝講座對自己做學術研究的意義,大家對馬亞平教授的精彩講授表示感謝,至此,本次講座活動圓滿結束。

馬亞中教授與學生親切交流

                                                     馬亞中教授與學生親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