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師參加中國首屆創意寫作國際論壇暨高等院校創意寫作骨幹教師研修班并作主題發言
2014年7月1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創意寫作國際論壇(2014)”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召開。百餘名中外專家學者、知名作家、高校教師及媒體記者到會參加論壇。這是國内首屆創意寫作國際論壇,全新的理念、激烈的觀點為創意寫作在中國的推廣與發展打開新的局面。論壇之後,主辦方組織召開了“創意寫作骨幹教師研修班”,為與會老師提供了國際先進的創意寫作理念,幫助高等院校加強創意寫作課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推動課程與教學改革。
論壇邀請卡夫卡獎獲得者、著名作家閻連科到會并做主題發言。此外,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馬俊傑、美國創意寫作導師拉裡•布魯克斯、美國克雷頓大學創意寫作教授瑪麗•海倫、美國《作家文摘》出版社主任編輯瑞秋•席勒、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刁克利、著名詩人王家新、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宏圖、太阳成集团tyc234cc文學院副院長劉海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教授梁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出版人莊庸、上海大學許道軍,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六十餘所高校的百餘名專家和骨幹教師參加了此次創意寫作國際論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賀耀敏到論壇參會,并代表出版社講話。
論壇主題分為兩個部分。在“國際視野下的創意寫作”主題發言中,閻連科認為寫作是可以教的,它幫你成長為一名作家,幫你找到自己的坐标。同時創造不等于寫作,但創造離不開寫作。瑞秋•席勒女士在發言中說,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學習一切寫作方法,然後再決定要用何種方法進行寫作。馬俊傑認為創作需要天分,閱讀是學習寫作不可或缺的環節,“寫”是一個動詞,要在寫作中學習寫作。孫郁指出,對于漢語寫作而言,如何開發母語自身的潛力十分重要,培養出了汪曾祺的沈從文可說是中國創意寫作的開創者。打開母語,需要從傳統的表達與當下的表達的對立中尋找詞語延伸的另外的一種可能性。拉裡•布魯克斯提出寫作有共性的原則可以提煉,而他在多年寫作實踐的基礎上認為有六大原則是好作品都具備的共同特征。而在美國從事創意寫作教學實踐的瑪麗•海倫則向與會者介紹了美國創意寫作及其教學事業發展的情況,讓與會者對國外創意寫作的發展現狀有了直觀的了解。梁鴻說很多人認為靈感就像羚羊挂角,無迹可尋,但其實背後有龐大的知識體系支撐,真正進入寫作需要大量的訓練。刁克利指出,文學教育不僅傳授文學知識和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意人才和作家也是其應有之義。創意寫作在美國的開展對美國文學的繁榮、創新能力的增強,以及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提升産生了巨大影響。創意寫作教育與研究的中國化值得努力。
在“創意寫作在中國:學科發展與教學實踐”主題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對創意寫作教學有豐富經驗的嘉賓,就創意寫作在中國的推廣實踐展開了深入探讨。王家新強調了“創造性寫作”的定義,認為創作是一個綜合性的創造活動,它不僅有意,更在于言。王宏圖分享了四年來複旦大學創意寫作專業的教學經驗,指出關于創造力的人文教育對學生有終生影響。劉海玲談到了關于創意寫作教學改革的思考,認為過程雖然困難重重,但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許道軍分享了上海大學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創意寫作教學實踐,以及作為教學模式的創意寫作工坊的運作過程。邵豔君談及北京大學在創意寫作教學方面的探索,她緻力于網絡文學創作研究,強調讓學生們“入場”,真正參與到網絡文學的創作中去。莊庸以“日常生活中的創意寫作”為題,指出個體所親曆的滔天巨浪不過是别人眼裡一杯水中的風波,可是創意寫作訓練讓我們“看見”了那些原本“看不見”的東西。李華認為寫作是醫治,“我手寫我心”才是真正的寫作,才能真正醫治我的生命,也醫治讀者的生命。這是她多年來在創意寫作教學中一直堅持的東西,而且成效顯著。
我院劉海玲、胡穎華和朱志剛等三位老師參加了此次會議。劉海玲副院長作為特邀嘉賓做了主題發言,在會議上向來自全國各高校的參會代表詳細介紹了我院作為全國首家招收創意寫作本科學生的學院專業開辦、學生培養、專業改革與創新以及困境等相關情況,得到參會教師的關注和認同。
國際論壇結束後還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專業培訓,分别由來自美國的作家拉裡布魯克斯、瑪麗海倫教授、上海大學創意寫作中心許道軍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創意寫作導師李華教授授課,所有參會教師深度交流和分享教學心得,包括虛構、非虛構等不同類型作品的創作方法和授課經驗,以及創意寫作教學的實踐方法和成果。此次會議進一步擴大了我院創意寫作專業的知名度,使專業教育與國際前沿接軌,并學習了其他高校的優秀教學方法和經驗,這些獲益将進一步促進我院創意寫作專業的未來改革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