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15時,中山大學的姚達兌副教授在我校教師發展中心105室,以“晚清粵語《聖經》與粵語文學”為主題,為太阳成集团tyc234cc漢碩2017級學生帶來了一場知識的盛宴。此次講座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左岩副教授主持,陳恩維教授出席本次講座。

姚老師從“被忽略的近代粵語文學”、“《聖經》的粵語翻譯:一種曆史性調查”和“晚清基督教粵語文學”這三個大的方面,給大家介紹了研究粵語文學的緣起,研究過程中的困惑以及他對其他觀點有哪些補充和矯正。姚老師利用古今中外的史料,有根有據地論證了前人對近代粵語文學的發展和地位的認識是有所誤解的,并闡釋了晚晴來華的傳教士特别是女傳教士對于粵語文學的影響,這一點是非常重要且被很多人忽略的。同學們聽得都入了迷,對姚老師的學術能力也很是欽佩。

姚老師幽默風趣、張弛有度,在講第三部分“晚清基督教粵語文學”時,他自嘲道:“我覺得我就是19世紀的人。”引起同學們一陣歡笑。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的看到粵語文學各個文體之間的差異,每一個文體姚老師都給了典型的例子,他用帶有潮汕意蘊的粵語給同學們講述了幾個粵語《聖經》中的故事,使得在場的同學們忍俊不禁。

姚老師的整場講座脈絡十分清晰、銜接得恰到好處,此外姚老師還為對粵語感興趣的同學提出了多個研究角度,同學們獲益淺。

講座的最後,陳恩維老師和左岩老師将此次講座的内容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相結合,對同學們今後的實習提出了新的期望,希望漢碩學生明确漢教使命,學習晚清西方來華傳教士的傳播經驗與強烈的使命感,在異文化圈更開放地獲取資源以便更好地研究異國文化。

附:
姚達兌,男,廣東汕頭人,文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研究員、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曆史學博士後,現兼任中山大學“西學東漸文獻館”、“廣州與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
專業領域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近年來緻力于研究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國神怪小說的近代英譯。編注有《現代十家詞精萃》和《現代十家舊體詩精萃》(花城,2011)兩書。在國内外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著有《耶魯藏<道德經>英譯稿(1859)整理與研究》(2016)、《近代文化交涉與比較文學》(将出)。